小小的四合院内,搭起了一座灵棚。
这里东边一间房,西边两间房,北边三间房,南边是大门。
南边大门上挂着破烂蒙尘的牌匾,周围蛛网密布,上面隐约写着被风吹雨淋侵蚀的四个字‘天下客栈’。
东边那间租给了个考了二十年都考不上进士的老书生。
西边那间租给了个在城区买不起房的卖豆腐小夫妻。
屋里死了人,两个房客觉得晦气啊。
一个是要考大明进士,一个是希望自己生意红红火火。
可以看得出他们脸上的嫌弃与厌恶之色。
豆腐小伙想借此来砍这个月租金,毕竟能砍一刀是一刀。
你他吗当我是拼夕夕?
许平安:“滚!百八十文,爱住不住!”
想着死者为大,豆腐小伙只好灰溜溜离开,毕竟应天府这么便宜的单间,难找。
许平安简单向周围邻舍,还有许独眼的老友报了下丧。
本以为许独眼是个矜寡老人,能有十几个人来奔丧就不错。
却没想到。
小小的四合院内,人头攒动。
人流如大江大海奔涌而来,并且换了一波又一波。
这些人带来的花圈,或者手拿花篮,还有许多人拿了农副产品以及银子。
很快,北边的一间院子就被这些东西堆满了。
这些都是许独眼的同事。
大明老卒,约莫百人。
大多白发残疾,年过六十。
“许平安,多谢叔叔伯伯来看望我爹,侄儿日后必定回报你们。”
许平安将来奔丧的老卒带来的礼品、礼金都一一记录在账簿上,希望日后能够偿还。
这份恩情不能忘。
“平安,你这话说的就见外了,这些年我们都靠你爹接济不少。”
“我刚刚看了,许老将军走得安详啊。”
“只不过,侄儿你要准备一副好棺椁,还有出殡仪式和下葬地点选好没?”
“城南王记棺材铺欠我陈震一个人情,孩子你去弄个棺材来。”
许多老卒看向许平安,都带着慈祥与担忧,并且帮助他操办丧礼,查漏补缺。
......
晌午,金乌高悬,烈阳洒落人间。
揣着七两银子,许平安坐着11路公交车前往应天府南边。
那里是老城区,人口密集,功能齐全,乌衣巷深处有一家王记棺椁铺。
王记堪称百年老店,他家的棺材送走了无数乡绅大户,甚至给皇宫提供棺椁,堪称棺材界的劳斯莱斯。
不论是战乱还是和平,王记的生意都红红火火,甚至在大清王朝都有开分店,产品远销大元、大宋。
王记棺椁铺,店内。
“咿呀呀~诶哎呀呀~丫丫丫呀啊呀~”
王老板翘着二郎腿,坐在摇椅上左手提着鸟笼子,右手竖着兰花指,正在唱着京曲逗着金顶鹦鹉大将军。
逗鸟,京曲,这来自大清王朝。
大明王朝与大清王朝是旗鼓相当的对手,只不过大清王朝常年与大元王朝联盟。
大明经常挨打防守。
并且大清王朝很喜欢文化输出,对外输出自家的文化,给其他国家洗脑。
京曲、逗鸟、旗袍、斗鹰、吸烟、撵狗......
“钓鱼穷三代,遛鸟毁一生。”
就说这只金顶鹦鹉大将军,从大清王朝进口,要三千两银子,更不说名贵鸟笼与天价鸟食,贵是贵但是会说人话,倍有面子。
然而,明帝朱元璋对此等玩物丧志的风气十分反对。
若大明百姓都喜欢逗鸟玩乐,那谁来种田,谁来御敌?
所以,许平安来到店内,就听到鹦鹉也在“咿呀呀~哎呀呀的”。
许平安惊讶道:“掌柜,这鹦鹉不错,金顶稀有啊。”
“你懂鸟?”
王老板目光聚焦到穿着麻衣的俊美少年身上,神色疑惑。
“略懂略懂,不过今日家里有事,来买副棺椁,这都什么价位。”
许平安其实一点都不懂,只不过他懂狗啊,什么二哈、金毛、约克夏,只要是贵的东西,当然是与众不同,或是颜色或是形态。
感觉少年家境贫寒,王老板敷衍介绍:“柳木一两银子,杉木五两银子......”
许平安坚定说道:
“不要最好,只要最贵的!”
没错,就是梁晶如给他的勇气。
王老板震惊,他是走了眼吗,这年头扮猪吃虎的爷可真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