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时空,东国,1999年。
跨国军演。
东国与俄国,举行代号“联合使命”演习
参战方:38集团军大红一团、俄北极熊团。
.......
大红一团装甲五连防御阵地。
官兵用淘汰的装甲车、坦克、和坑道,构筑了共同防御体系。
全连仅剩的一辆96A坦,部署在用工兵铲挖出来的反斜面位置。
许青嘴里咬住一根小草棍,趴在战壕当中,用望远镜监控俄军T72坦克突击群。
轰隆隆!
12辆坦克分成两个波次,以三角编队为主——战争力最直观的冲击表达方式。
波次中间,拉开一千米纵深。
依稀可以看到,机步兵混插其中。
“90年代后期,大毛的机械化作业水平比20年后NB太多了。”
“比野战部队也NB。”
许青吐掉嘴里的青草棍客观评价。
他看上去气质英武,二十出头的模样。
今天,是许青重生第三天。
多年前,许青曾是38军流星一闪的战术天骄。
之所以用流星形容。
因为在几年后的一次境外维和中,许青乘坐的米—12直升机事故。
为了掩护一名维和战士,许青重伤,被迫退役。
直到二十多年后。
许青正在看新闻时,突然一道光刺眼。
再睁开眼,回到了90年代末期,担任实习连长参加38军和俄军跨国军演时。
记忆中,这场军演,是两国首次联合演习。
红一团最后勉强逆转,打了个平局。
战后。
双方士兵还发生了一些矛盾。
很正常,这会野战部队,低谷的十年,海军不具备深海能力、空军更惨,靠j8作战,陆军就更别提了,抛开he武,摆在明面的综合军力,甚至不如樱岛......战斗力弱,别人外军压根瞧不上。
重回年轻时代。
许青倒是没有任何不适。
很快调整好心态,进入实习连长的角色,率领连队对抗。
.......
轰!
当俄军坦克进入阵地1500米。
满速1/3的T72开始降速试射。
履带咔哒咔哒碾压声清晰。
滑膛炮山呼海啸!
许青握住手台,熟练地下达命令。
“马三宝,开始热车,打击目标,大毛右翼冲锋坦。”
“收到!”
嗡——蹲在两辆战损装甲车后的96A坦克大车冷启动,车身震颤,炮塔扭转,伸出狰狞的炮管。
外温37度,96A大车内温45度。
只穿了一条小背心的车长马三宝大声道。
“开启红外观察!”
下一秒,战斗坦成员动了起来。
“报告,红外已开启!”驾驶员李震回应。
“连指命令,分配打击目标,俄军右翼冲锋坦,开始读数。”
“明白!”射击炮长快速道:“敌右翼冲锋坦,编号098车,距离1400米,满速四分之一。”
“一发自动装填,炮五穿甲弹,急速射,放!”马三宝吼道。
砰!
96A炮管前荡开白色烟雾,硝烟刺鼻。
穿甲弹精准命中俄军突击群T72冲锋坦发动机。
“击中!继续!”
一分钟后。
砰!
又是一发穿甲弹,飞行一千四百米。
第二辆俄军T72坦克大车被打爆。
两发射击完毕。
嗡嗡嗡!
96A火控雷达报警器红灯闪烁。
马三宝疯狂催促李震:“敌坦锁定,双流制动向左,倒车!快倒车!”
“是!”李震瞪大眼睛,高速推动96A坦的操纵杆,往反斜面后面挪动。
50吨的坦克,硬是被开出了逃命感。
与此同时,五连阵地重火力齐射。
三分钟后。
“撤!”进攻受阻,俄军指挥官别林斯基干脆利索下令。
顿时,步坦协同的部队,有序退去。
阵地,硝烟里的五连官兵们忍不住欢呼。
“96A车组牛批、实习连长牛批,又干废大毛一波!”上等兵苏大林满头大汗,像被抽空力气,一屁股坐在战壕当中,扯嗓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