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一
第一章 家父宋高祖 (1/2)

东晋,元熙二年。

初夏。

建康城西,石头城。

时值辰时中,日头高升。

城东乌龙潭,清凉亭。

一群手持戈盾的甲士,早早将此处给围了起来,闲杂人等一律不准进入。

凉亭内。

身着淡青色宽袖长衫,银簪束发,仪貌俊美,神情秀彻的刘义真,望着倒映在潭水中稚气未脱,脸庞清秀的少年模样,怔怔出神。

穿越到这个时代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自己也已适应了如今这具身体。

可每每看到这张陌生而又熟悉的面孔,他的心里依旧是说不出的古怪。

“郎君,时辰不早了,该.....”

软糯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刘义真回过神来,转头望去。

一个梳着飞天髻,身着白色衫裙,看上去也就十五六岁的侍女,站在凉亭外望着刘义真欲言又止,白皙的小脸上满是纠结,似乎生怕再说下去,会被眼前的主人怪罪呵斥。

“知道了!”

刘义真听得点点头,并没有责怪她的意思,反而很配合的转过身。

侍女见得偷偷松了口气。

大步出了凉亭,坐上肩舆。

两名青衣壮仆将肩舆稳稳抬起,沿着乌龙潭往不远处的石头城行去。

刘义真坐在肩舆上,前方十名车前司马前行开道。

两侧侍女举扇遮阴,四名谒者随后,四名侍女各捧着熏香,羽扇,汤羹之类趋行跟随。

四周还有四十名执戈盾的旅贲,护卫前行。

如此阵势,行走在乌龙潭边的官道上,自然很是引人注目。

偶尔有行人遇到,皆是避在道旁伏跪于尘埃中,直等到一行人走过,才敢起身。

现在的刘义真,身份显赫。

其父刘裕权倾朝堂,威震天下,建国称王。

他自己,除了头顶着桂阳县公的爵位,食邑千户。

如今更是被任命为扬州刺史,镇守石头城。

这扬州刺史可不简单。

永嘉之乱司马睿南渡江左,扬州就成了京师帝畿,京辇神皋所在。

其辖下三吴之地,每年的粮食赋税更是占据东晋朝廷收入的一大半。

所以自司马氏偏安江左以来,扬州刺史一职非权臣宰相,帝王至亲不可为。

拥有如此显赫的身份,按理说刘义真应该非常高兴才是,可结果却恰恰相反。

晋宋之交的这段历史,前世的刘义真略有了解。

对于刘义真这个同名同姓的历史性悲剧人物,他自然也是知道一些。

按照前世史书上的记载。

刘义真在刘裕死后,因为政治斗争,先是被陷害贬为庶人,最后被权臣遣使者杀害于扬州新安郡,时年一十八岁。

若按照历史的走向,他的好日子没几年了。

何况,现在的他虽贵为扬州刺史,却因为年纪尚幼,扬州大小事务都决于父亲刘裕。

他这扬州刺史,不过是名义上扬州十郡的最高长官而已。

......

刘义真的肩舆由石头城东门入,而后右转沿城中石阶而上。

这里是一大片屋宇相连的瓦屋,为孙吴时期所建,其作用最早是用于存放粮食和军用物资的仓屋。

后来苏峻叛乱,攻陷建康,逼迫成帝司马衍迁于石头城中以仓屋为宫,之后这里就成了历任石头城守将驻扎之地。

此后仓屋屡有修缮,到如今也有了几分郡廨(郡府)模样。

刘义真为扬州刺史,镇守石头城,这仓屋自然就成了他的廨宇(官舍)所在。

肩舆在廨宇前停下。

刘义真也不矫情,不待一旁的侍女前来搀扶。

自己已经下得肩舆,沿着院中阳光斑驳的林荫小道穿过堂屋,直往后院而去。

后院算不得大,布置倒也精巧。

走进院中平常工作休息的书房。

刘义真翻阅起了桌案上堆放的劄子。

这些劄子,是远在寿阳的刘裕批复好的扬州各地上奏的公文。

每隔三日,会由宋台的谒者送来石头城。

其目的是让刘义真在阅读这些批复好的劄子中,学会治国理政之道。

翻阅着扬州各地的劄子,刘义真的眉头忽然就皱了起来。

他又想到了历史上刘义真的悲惨结局。

这玩意就像个魔咒一样,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

他很想破局。

但是自关中败退以来,这大半年的时间,他就像个傀儡一般,身不由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