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一
第一章 凌霄村,深藏不露。 (1/2)

蓝星,龙国,有座山。

此山,名为凌宵山,不知何时,出现在龙国帝都郊外,八百公里处。

此山高耸入云,山中飞泉瀑布,奇石名木幽潭,不胜枚举,因此被誉为第九洞天福地,最近被划入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凌宵山下,有座凌霄村,同样也被划入自然保护区中。

同时由于一篇报道,这凌霄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长寿村,村内百岁老人比比皆是,鹤发童颜,十分神奇。

自然,也带动了这靠着洞天福地凌宵山下,凌霄村内的旅游经济。

一时间来自龙国各地的驴友,前来寻幽访圣者络绎不绝。

秦思渺正是其中之一,刚才中医学院毕业的秦思渺,正在做着自己成为大医,医道圣手的美梦。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能够求医找到中医滴病人,一般都是家中山穷水尽,实在没钱,只能找个中医,死马当成活马医。

结果,这刚毕业的秦思渺,自然面对这些已经病症末期的病人,没法救治,只能无耐的看着,病人绝望的离去。

带着一翻郁闷的心情,从医馆内请假,打算去旅行些时日,放松下心情。

一路行来,秦思渺脑海中,却总是那些绝症病人,绝望的眼神,其实天下只有两种病,那就是穷病和心病。

穷一为钱财之穷,一为精神之穷。

心一为不自信,一为不知明。

都说西医让人明白的死,中医让人糊涂的活,可惜刚从医学院毕业的秦思渺,现在连让病人糊涂活着都做不到。

由此显得十分可悲,想到此处秦思渺不禁又是黯然神伤,有些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滴感觉。

当然,出来旅行,秦思渺即为了放松心情,也为了寻访名医名师,如果能够找到一名有真材实料的老师,那对于自身医术精进,自然比什么都强。

可惜,大好的龙国河山游离了不少,结果要么遇见的名师格调太高,看不上这资质平平的年轻人,要么有些根本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完全不着调。

凌宵山下,这凌霄村便成了,秦思渺最后一站,想着这最近名气颇大的长寿村,是否真有奇人轶事。

结果,来了这凌霄村,这里的村民长寿老人不少,不过对于医术之事,却是绝口不提,若是问的急了。

这些百岁老人,就假装听不见,或者干脆在躺椅上假寐打呼噜,不理你。

好像,这凌霄村里面中医这事,就是个忌讳一样。

可是,瞒的了别人,却瞒不了有心之人,秦思渺在偶然间,看见这村里的老人相约喝茶品茶时,无意间互相握手时,诊脉的指法,还有那下意识的望气,闻味,隐语中询问关切之语。

这些正是最自然的中医望闻问切法门,却已经融会贯通在日常之中,可见这些老人,年轻时走过多少,龙国山河去悬壶济世。

还有每日清晨早起的村民,劳作前所练的《五禽戏》,《八段锦》等等,这凌霄村内就算忌讳提及中医,药石,黄岐之术,起码也跟中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秦思渺便在这凌霄村寻了家农家小院,找了户有闲屋的村民家住下了。

这户人家叫姓张,是一对老夫妻带着小孙子在村里生活,家中子女住在帝都,在城里工作。

这一住,在细细观察,这村里哪怕孩童,都不得了。

秦思渺也是少年心性,很快在这张大爷家小孙子张沉香的带领下,跟村里的小孩混熟了,化身孩子王。

化身孩子王的秦思渺很快就和这凌霄村内孩童,玩熟了。

白天上凌宵山采野果,下凌霄溪摸泥鳅捉螃蟹,摆陷阱抓野兔,上树掏鸟窝,算是玩嗨皮了。

玩了不少天,秦思渺好奇了,这村里孩子不读书吗?

秦思渺好心的问:“你们,就天天玩不读书吗?不识字哪行?我来教你们怎么样?”

张沉香:“读书呀,我们看这个《易经》。”

秦思渺惊了:“这你们看得懂?”

张沉香:“这不是很容易的经吗,当然看得懂,你看这些画画,不就是阴阳通断,五行八卦,推九宫吗,很容易,易经真的很容易呀!”

边上的一群孩子,都以一种看文盲的眼神,看提出这笨问题,还跟自己玩在一起的大哥哥。

其实,这也不怪秦思渺,这凌霄村人杰地灵,过于匪夷所思。

孩子们,纷纷拿出每日背诵,熟读的书籍。。。。。。

谁见过三岁小娃启蒙书背易经,道德经。

六岁稚童通五行,辩阴阳。

十岁孩童可以推九宫,算八卦,倒背悟真篇等等奇事。

就在秦思渺,感慨这凌霄村深藏不露,还好这些小娃对自己没防备,让自己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