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一
第1章老朱家要出一个大儒了么? (1/2)

应天府。

位于大明皇宫东部的大本堂,乃是明太祖朱元璋敕建的藏书处所之一。

在这里,朱元璋聚藏古今图书,请名儒教授太子、亲王。

此时大本堂中。

李先生让皇子们背诵《论语为政篇》。

第一个背诵的,就是大明皇帝朱元璋的二皇子朱樉。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邪无…哦…不…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嗯…齐之…”

作为朱元璋皇子中出了名的学渣,朱樉背到这里,就背不下去了。

他皱着眉头,向旁边的三皇子晋王朱棡连连使眼色,向他求助。

老朱家的几个皇子,平时关系非常好。

可以说,兄友弟恭。

老二朱樉和老三朱棡,更是要好。

二哥朱樉背不出来,老三朱棡替他着急。

李先生教课,要是背不出书,那是要挨板子的。

就算他们贵为大明皇帝朱元璋的皇子,也不例外。

关键是,李先生是真打,打得贼狠那种。

老三朱棡悄悄比划口型,小声的提醒:“齐之以刑,以刑!”

老二朱樉看了看三弟的口型,反应过来,接着道:“齐之…以刑,民免…而…而无耻。”

不过,他磕磕巴巴的没背两句,很快又卡住了。

“道之以德,齐之…齐之…嗯…”

学渣就是学渣,有老三朱棡提醒。

《论语为政篇》,老二朱樉还是背不出来。

急得在那抓耳挠腮。

老三朱棡比他还急。

小声嘀咕:“二哥,你太笨了!”

无奈的摊了摊手,示意只能帮你到这里了。

李先生提着戒尺缓缓走到朱樉面前,面无表情。

得,又得挨板子。

朱樉认命的伸出右手来。

李先生冷冷道:“换左手,右手昨天打过了。”

朱樉看着还有些肿的右手,顿时感觉一哆嗦,赶紧缩回右手,伸出左手。

李先生举起戒尺,对着朱樉手板心,用力打起来。

大本堂里立马响起戒尺打在手心上的清脆响声,以及二皇子朱樉痛呼声…

“他怎么又在打老子儿子?”

窗外,正偷看的朱元璋不乐意,板起脸瞪了眼身旁的太子朱标,

“这个老匹夫…”

这个大明皇帝,最是护犊子,最看不得这个。

太子朱标陪笑劝道:“这是李先生。”

先生打学生,天经地义。

背不出书,可不就得挨板子么?

朱元璋自然知道这个道理。

他向来尊师重道,非常重视自己儿子的教育问题,不然也不会请李先生给自己的儿子们授课。

这个李先生,名叫李希颜,字愚庵。

是当世大儒,隐居不仕。

还是朱元璋自己亲手写信,才把他徵过来的。

《明史》上记载:“太祖手书徵之,至京,为诸王师。”

皇帝贵为九五之尊,能让皇帝亲自写信请过来当老师的,历史上也不多。

李希颜博览群书,品行修养极高。

但也很有特点,那就是性格严峻,教书的时候非常严厉,连皇帝的儿子也敢打。

《明史》上记载:“规范严峻,诸王有不率教者,或击其额。帝抚而怒。高皇后曰:‘乌有以圣人之道训吾子,顾怒之耶?’”

李希颜讲授的是尧舜禹汤这些大道理,皇子们自然会觉得无聊,难免不听教导。

最顽皮的就属二皇子朱樉,结果有一次他不认真听课,被李先生用笔管打了额头。

为此,护犊子的朱元璋气得不行。

马皇后劝道:“哪里有用尧、舜的标准,来教训你儿子,反使你发脾气的?”

朱元璋想想也对,李先生教自己儿子圣人之道,这是好事。

这才平静下来,越发尊重李先生。

有了之前敲脑门的经验,这打手板心,那算轻的了。

所以,朱元璋虽然心中不爽,但还是耐着性子,扒窗户继续往里看。

李先生继续点名老三晋王朱棡。

“晋王殿下,你来背。”

朱棡跟大学渣朱樉不同,学习好着呢,背书完全是小儿科。

一点不慌,从容起身。

满是同情的看了眼一脸苦瓜相的二哥朱樉,然后摇头晃脑的将《论语为政篇》流畅的背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