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立,
恰逢江南地区遭遇灾情,导致农田产出不尽人意。
然则朝廷农税徭役制度未改,征收粮食未变,导致百姓大都无米可是。
故而只得从昔日的三餐饮食,变为了两餐。
应天府外百里之地,正值午时。
“天公不道,降下灾情,苦的还是老百姓。”
“此番回去,农税理应减免,缓解百姓疾苦。”
看着依然在田间劳作的百姓,一名面容儒雅、身居贵气的男子哀声开口。
“既然要减免了农税,那就连官员的俸禄一起减免吧!”
“百姓吃不饱,他们也没必要吃的太饱。”
其身旁,满脸威严的老头开口,言语之间皆是不容置疑的口气。
听闻此话,儒雅男子只得点头称是。
两人正是微服私访体恤民情的老朱与小朱。
顺着田间隆道,两人又复兴数十步,路过丛林,过崎岖小道而行,视野豁然开朗。
只见前方山野之地,竟隐藏着一个偌大的山寨,上空有着道道炊烟升起。
瞧见此景,两人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大旱之下,平民百姓尚且只能食得两顿果腹,这荒山野寨竟然在午时烧火点柴,想来根本不缺食物。”
“没想到我大明天子脚下,还有这等山寨土匪之流横行无忌。”
“真是令人齿寒。”
小朱怒斥开口。
“先别急,这山寨敢堂而皇之得坐落在应天府百里外,想来背后有当官的撑腰。”
“我们先进去探探虚实再说。”
说罢,老朱就沉着脸率先走了过去,小朱急忙跟了上去。
当两人走近才发现,那外围的草垛不过是装饰物,内在却是别有洞天。
寨门内是大理石板铺成的道路,两排房屋俨然纵横交错,内中不乏商店、酒肆、客栈等娱乐生活场所,来往百姓人流密集,皆是面带笑意。
如此繁荣的景象,让两人还以为回到了应天府中。
“气死老子了,这么繁荣的山寨,到底需要多少民脂民膏才堆建的出来。”
“等咱这次回去,定要将这背后的主谋者全部拉出去砍头。”
“走,去看看此地的寨主是谁?”
老朱说完,就气冲冲的要去找此地寨主理论。
可没想到的是,他们才刚进寨子没一会,便被巡视街道的捕快抓了个现行。
“看你们两人有些面生,可是外来户?”
“如果不是,拿出你们的身份令牌。”
这句话,直接将老朱和小朱二人问懵了。
什么身份令牌?
他们可不记得大明朝律法中有这个。
“什么身份令牌,老子没有。”
“你是捕快,在那个县老爷手下当差,上头的官员又是谁,老实交代。”
老朱开口质问,强横的气场直接将捕快都唬住了。
“县老爷?我们这可没有县老爷,上头也没什么官员,一切执法部门只归张寨主一人管理。”
捕快这句话,气的老朱差点当场发火。
这里的寨主简直比朝廷中的贪官污吏还过分,不仅收刮民脂民膏,建立了这座不弱于应天府的繁荣山寨。
竟然还私下设立了执法部门,只归其一人领导。
巧取豪夺,私立法度,按照大明律历,当诛九族,牵连三代。
“父亲,你消消气,我们可还没见到寨主呢!”
见老朱就要暴走,小朱急忙安慰道。
现在什么都没查出来,可别因为打草惊蛇,吓走了那个张寨主才是。
捕快听到他这句话,倒是开口道。
“你们要见寨主?我可以带你们去,走吧!”
有捕快带领,两人跟着一路行进。
不一会,众人便来到了一处豪华的宅邸前。
之所以这宅邸豪华,是因为外面种植的植物大都是奇珍,那怕是皇宫之中,也不多见。
而且,门口还放着两尊明玉狮子镇邪,价值不菲。
光是眼前之物的价值,就比的上皇宫中的一座宫殿,更不用谈内在之物了。
而且最可气的是,这府邸上方还写着“应天府”三个大字。
大明谁不知道,应天府乃是大明的国度所在,是当今太祖皇帝的居住地。
而今,这寨主将自己的住所改为应天府。
他以为自己是谁?
是当今皇帝吗?
“儿子,你说守刮民脂民膏,私立法度,藐视皇权,这三罪并发,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