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九
01 小猪 (1/2)

中国明朝。四川省城成都府东南大约80里处,有个小县城,名叫简阳。简阳在唐朝时称为“简州”。唐代时,简州是服南诏、摧吐蕃的根据地;宋代时,简州出了有名的“简州四状元”和刘氏家族“登第者七世有九人”。至明朝时,此处勤勉读书的风气犹在。

这天傍晚,在简阳附近一个小乡村的一间普通农舍内,14岁的匡超人正在与父母及兄嫂一起吃晚饭。晚饭很简单,就是一盘韭菜豆腐干、一碗肉末蒸鸡蛋,一碟咸菜和一盆青菜豆腐汤。匡超人面色白净,五官分明,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给人十分聪慧的感觉。

母亲拿木勺给他挖了满满一勺蒸鸡蛋,问道:“今天在学堂里过得如何,仔细听先生讲了吗,功课做得好不好?每天都是这些问题,匡超人想也不想,边吃边答道:“仔细听讲了。功课也做好了。”他抬起头,“对了,先生今天夸我文章写得好,还把我的文章叫大家念了。”

母亲心里甚是安慰,笑道:“我儿以后一定能高中”。转过头去又问匡同:“大哥呢,今天生意好不好?”

匡大哥今年20岁左右,皮肤黝黑,身材瘦削。他使劲扒了一口饭:“别提了,走了一天,把简阳县城转了个遍,也没卖到几个钱。”母亲看向匡老爹,匡老爹忙说:“不碍事不碍事,明天换个县城转悠就是了。那些杂货不比水果,放一放也不会坏的。”

匡老爹平时收些蔬菜水果,用担子挑着到县城卖。匡大哥亦挑些锅碗盆碟、儿童玩具、针线团扇等杂货,走街串巷叫卖。老娘和媳妇则在家里磨豆腐和料理家务。一家人盼望着匡超人举业有成,好在县城有个固定的摊位。

吃着吃着,匡超人突然觉得脚边有什么东西碰到了自己。他低头一看,是个粉嫩嫩的小家伙,看起来像头小猪,身上还有零零散散的像粪便的污垢。

匡超人弯下身去,想仔细看看它。小家伙似乎也发现了匡超人,摇摇晃晃地想要跑开。匡大娘等人一边问怎么了,也一边低下头去看。匡大看到猪后乐了:“哟,猪崽子!”他躬身一把将小猪抓起来,另一只手抬起它的下巴,叫媳妇来看。

匡超人凑过去,见小猪吱吱叫着挣扎了几下,无奈大哥手劲太大,小猪就不动了,一双眼睛乌溜溜转着,甚是可爱。“哥,你轻点,让我看看。”匡超人伸出手,向哥要猪。匡大眼睛盯住那猪上下看,说:“你是读书人,不要脏了你的手。”

兄弟俩正争着,只听见有人使劲推了一下那半开着的门板,然后径直走了进来。

来人是隔壁钱秀才家的第三子,名叫钱致正,今年十岁。他头上顶着两只总角,身上穿着一件已经洗得发白发旧的蓝色短褂及长裤,脚蹬草鞋,一脸的桀骜不驯。他一进门就大声嚷到:“我们家刚生的猪崽跑了一只,不知道……”

他显然是看到了匡大手里的小猪,立刻笑道:“原来在这里,匡大你还给我吧!”匡超人眉头皱了皱,虽然知道这孩子一贯这样缺乏礼数,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匡大朗狐疑地看着钱三郎,下意识地把小猪往怀里收了收。

匡老爹站起来笑道:“好好,既然是你家的,你就拿走吧。”然后看向了匡大郎。匡大郎不情愿地把小猪放在地上,转过头去。那小猪惊魂未定,又被钱三郎一把抱起,回了家去。

有了这个小插曲,一家人都无心说话了。胡乱把饭吃完,开始收拾桌子。这时,只听门外一片闹哄哄的,有几个人又走了进来。为首的是钱秀才和他的长子钱致中,后面跟着钱二郎致和以及三郎致正,钱致正怀里仍抱着那只小猪。

钱秀才大概四十岁左右,皮肤微黄,眼神凶狠。他头戴一顶方巾,身穿布直裰,一看就是读书人的模样。钱致和站在他旁边,也是一脸气呼呼的模样。他身穿短褂,头发扎成一束,和匡超人一样,也是14岁,不过嘴角已隐隐多出些绒毛。钱致中12岁,躲在哥哥后面,他平时就这样,像条温顺的小狗。

匡老爹一见钱秀才,马上堆出笑脸,前进几步打恭到:“钱相公来啦!”钱秀才侧过身去,指着钱三郎怀中的小猪,冷冷地问道:“我家这小猪刚才是不是跑到你家来啦?”匡老爹一脸懵懂:“是啊,三少爷刚刚抱回去了。”钱秀才怒目圆睁:“好你个匡老汉!你知不知道,猪刚生下来,跑出去就算了,再寻回来就不吉利了!”

“这,这话从何说起?”匡老爹看了看匡超人,匡超人也是不解。钱秀才摆摆手:“算了算了,你这等粗人,跟你说了也不懂。这样吧,小猪你拿走,赔我八钱银子!”

匡老爹还在目瞪口呆,匡大郎忍不住叫起来:“我虽然没卖过猪,但是天天在街上逛,还是知道点行情的。那半大的小猪也不过八钱银子,你这刚出生的猪崽,怎么值得了八钱!”

钱秀才冷笑一声:“大人说话,哪里有小孩说话的余地!粗鄙之人就是不懂礼数!”匡大郎涨红了脸,又待分辩,匡老娘和媳妇赶紧拉住了他。匡大郎一脸的不忿。

钱秀才又说:“要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