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一
第一章 风雨鼎城 (1/2)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这是三十六年后,公元1166年(宋孝宗乾道二年),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而被免职。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即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千古名唱《念奴娇》。

洞庭的自然风光,天下绝美,大楚国天载元年(公元1130年),都城鼎州城(今湖南常德)城楼上,面对浩渺的大湖,楚王钟相,大将军杨幺此时却无心观赏。他们焦急地眺望着远处的官道,澧州之战已过了五天,再也没有消息传来。

钟相对杨幺说道:“六天前就断了音信,澧州只怕城破了。”

杨幺安慰道:“官军围得紧,出不来人也是可以理解的。”

君臣二人一时相对无言,各自想着,若是城破,该如何能善后。

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四月,金灭北宋,康王赵构即位,重建宋朝,是为南宋。至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赵构迫于金军攻势退兵,谋偏安江南。时金军紧逼南下,宋兵大败,溃军沿途剽掠,统治者横征暴敛,政繁赋重,激起江南民众纷起反抗。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二月,钟相、杨幺率先聚众起义。

钟相是鼎州武陵人,生年已不可考,他的长子钟子昂其时已能带兵勤王,以此推算,估计也就四十来岁的样子。

杨幺是龙阳(今湖南汉寿)祝家岗(今新兴乡)人,生于1108年,此时二十二岁。他南人北相,身材高大,相貌威武。

一个月时间,他们抗击溃兵游寇集团的抢劫,破州县、焚官府、杀贪官,号召等贵贱、均贫富,得鼎、澧、潭、岳、辰(今湖南常德、澧县、长沙、岳阳、沅陵)等州。

月底,定鼎鼎州,建国号楚,年号为天载(一作天战),钟相称楚王,立子钟子昂为太子,拜杨幺为大将军。受到19县人民的热烈拥护,认为是“天理当然。”

三月,鼎州的地主豪绅见钟相势大,十分恐惧,他们勾结溃军游寇集团孔彦舟部,准备镇压农民起义军。

孔彦舟接到勾连文书,喜不自胜,这是公邀抢掠,于是帅部进剿鼎州,在澧州(澧县)遭遇义军。一时间,告急文书雪片般飞到鼎州。

守城义军奋力抗击,初战获胜。后因孔彦舟遣间混入义军内部,挑动一部分义军作内应,夤夜城门大开,守将被杀。

六天前,楚王宫内,钟相看了最后从澧州送来的求救信,对心腹周伦说道:“澧州如果失守,不是孔彦舟有多厉害,而是内外勾结的结果。你安排人,把城内各将领的动向一一查明。”

昨晚,钟相叫来周伦,问道:“查的怎么样了。”

周伦:“各位将领倒是没问题,但四面城墙有四个大门,两个小门,将领们又不可能不休息,被动防守就是澧州之战的重现。

兵书上说:‘守城必守隅’,不将大营扎在城外,与城内成犄角之势,单纯将士兵龟缩防守,这是坐等挨打,人心不日就变了。”

钟相:“现在要在城外扎大营,时间来不及了,澧州如果失守,孔彦舟整顿一日,就可从澧州动身了。以此推算,三天前就应该到了,不知为何没了消息。”

他是不知道,孔彦舟好不容易得到这个机会,怎肯轻易罢手,这是他的胜利成果,不抢对不起自己,于是,纵容兵将,大掠三天。钟相在犹疑之中,也失去了宝贵的三天时间。

周伦:“不建大营,派人与孔彦舟野战,阵前万人张目,就不怕谁敢与官军私相勾结了。”

钟相:“我们野战打得过孔彦舟吗?”

周伦:“楚王,孔彦舟的军队叫什么,他们叫溃散军,是被金狗打趴下了的,怕他何来。从哪些厢兵(县兵)就可以看出,禁军是什么货色。”

钟相徘徊良久,他心里还是清楚,起义时间短暂,手下是些什么货色,在周伦肯定的语气之下,终于下定了出城野战的主意。

城头上,打定了野战主意的钟相,还是想得到他的大将军同意,毕竟,仗还得靠他去打,便说道:“杨太(杨幺原来叫杨太),孔彦舟若是攻占了澧州,稍加整顿,来此不过两天的路程。兵惯神速,三天前就应该来此。原因虽搞不清楚,不是今天,就是明天,一定会来鼎州,我们该如何迎敌。”

杨幺躬身回道:“楚王,我们起事不到一月,手下尽是未经训练的士卒。孔彦舟不是县里缉盗捕贼的厢兵(地方部队),还是守城为上着。”

钟相转脸看着夏诚,“夏将军以为呢?”

夏诚是杨幺的老乡,平素对他极为佩服,附和道:“大将军说的不错,鼎州不是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