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是一个地道的南方妹子,从小也没有什么特别伟大的理想,只是得过且过地混日子。家里人经常说她看上去就是一副没睡醒的样子,将来可怎么办之类的话,她一般都选择无视。
并没有特别好的朋友,可以说几乎没有能长时间来往的人。人际关系倒不是差劲,只是人太懒了而已。离开一个圈子后,就与圈子里的人们背向而驰,相互抛弃了。
唯独在高中时期遇到的一个补习生,偶尔还会联系她。
大学毕业后又想考研,于是她成天窝在家里,一边努力地自我总动员,一边自暴自弃地继续得过且过。在这两种极限拉扯的状态下,经过两年的努力,总算是考上了自己心仪很久的学校——A省f校。
当林语大包小包地挎在身上,站在f校的校门口的时候,还有些仿佛身处梦境般的恍惚感。
A省是一个大省会,虽然它的面积却很小,在全国地图上看上去就只有一个米粒那么大,但是这里却有很多的著名大学,f校就是其中之一。
除了名气大外,f校的校园面积一点儿也不大,毕竟整个省就不大,又有那么多的学校在这里扎堆儿。
林语拖着行李,内心有些小激动地走进了f校。
很快她便来到行政楼附近,那里有一个挂着写有“新生接待处”横幅的桌子,孤零零地被放在一旁,与对面那人山人海的地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考虑到每年那么多人被录取,林语果断地走向了人山人海的地方。
她好不容易挤进去,才刚一张口问,那名看上去很像是学生会的人便回答道:“这里是大一新生的接待处。研究生新生还得往里面走几步。”
林语无奈,又费尽气力拖着箱子朝外面挤出去。原以为是刚才看见的那张孤零零的桌子,她走过去看了看,怎么看都觉得不像报到处。
于是她抬头四下看了看,发现不到五十米处,确实有个挂着“研究生新生入学接待处”的牌子,只是此处的人烟更是凋零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
林语甚至觉得那锈迹斑斑的挂在小桌子一侧的牌子太过老旧,随时都可能随风化作一堆尘土。
小小的牌子皱皱巴巴的,连上面的油漆都掉的差不多了,前几个字看上去更像是“石干九生亲生入子”,后面“接待处”三个字基本已经不属于机器可识别范围了。
不过林语依旧能第一反应出它原本的意思,不得不赞叹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同时内心吐槽一句f校的教育经费已经严重短缺到这种地步了吗?
接待处坐着一位戴着细边框圆形眼镜的男子,看上去大概有四十来岁。他正捧着一本不知道是什么内容的书,看得津津有味,连林语走到他面前了都不知道。
“抱歉,请问这里是新生接待处吗?”林语放下身上的大包小包,很客气的询问。
那男子听到问话,头也没抬便伸出一只手,精准地指着不远处那人头攒动的地方说道:“新生接待处你走过了,这里是研究生的新生接待处。”
林语有些无语,只能再次好脾气的说:“老师您好,我叫林语,我是今年入学的研究生新生,前来报到。”
在说到“研究生新生”这几个字的时候,林语特意加了重音表示强调。
那男子这才抬头,带着些许诧异的眼神,将林语上下打量了一番,然后满脸怀疑地问道:“小朋友,你高中毕业了吗?”
林语忍住想要翻白眼的冲动,面带僵硬的职业微笑,伸手一把抓出身份证和录取通知书放在那人面前。
像这样被认错年龄的情况,林语遇到过不少次。长得比较“幼年化”,所以这样的误会时不时就会产生。
比如上大学的时候,跟同班同学一起买学生票坐车回家,乘务员姐姐会自动忽略她,而向同行的同学索要学生证明。
再比如大三的时候,林语跟着季父一起去参加别人的婚礼,在饭桌上,同桌的陌生阿姨总是笑嘻嘻地替她夹菜,说是小孩子就应该多吃点,长大才能变得漂亮之类的。
林语一边道谢,一边毫无愧疚感地伸手劲儿夹吃肉,乐得一桌子人夸她乖巧听话,这时候倒是令她感到挺尴尬的。
再比如打的回家的时候,司机先生总会默默地将乘车费用小数点后面的数直接忽略,说是给小朋友的特殊优待。每当这个时候,林语总是动了动嘴唇,想要说什么,最后出口的都变成了“谢谢”。
总的来说,长得小不算是一件坏事。作为一个“永远十八岁”的女孩子,林语也乐得被人看成小年轻。
不过当眼前这位男教师略带讥讽的表情质疑她撒谎的时候,林语还是觉得心里有些不舒服。虽然她立马就把早准备好的资料全部都递上去了,那名男教师明显还是不太相信,直到他看到了身份证原件。
毕竟童颜再逆天,它总是敌不过身份证。
仔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