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一
001:节目组到小学校园了!【跪求鲜花,评价票月票!】 (1/2)

……

……

平行世界。

蓝星。

炎国。

三线小城市,桃城。

“嗨~各位线上线下观众朋友们,大家早上好呀。”

“屏幕前的你,现正收看到的,是由我们羊视十台打造的《实时真实记录》,最新第一百零八期直播现场。”

“我依然还是你们主持人,爱吃冰冰的那个冰冰哟~”

站街边握着个长话筒,一脸阳光笑容的冰冰,正对摄像镜头前开播打招呼。

“现值金秋九月份开学季,全国各大中小学都已陆续开学了。”

“其中,也包括坐落在我身后这座,被誉名为桃城第一的小学,泰昌小学。”

随着摄像机镜头一转。

画面从冰冰身上挪开至她身后。

初升晨光下,有一处占地面积约二三十多亩地,逸藏于一颗颗高大梧桐树下,满地飘洒着片片秋叶,仍保持上世纪风格泛黄古老建筑楼群映入镜头内。

“我想,应该也有不少观众看到这座学校,认识这座泰昌小学的吧?”

冰冰一边热情讲解道。

“那么这期呢,我们《实时真实记录》栏目组,就是走进这座小学校园内,观察当代我们祖国这些小花骨朵们,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状态,记录他们的一个真实成长学习环境。”

“好了,那么现就请大家将目光,随着冰冰一起进到校园吧。”

镜头拍摄冰冰倩影,从大门一步步走进校内。

才刚进校内,空气中弥漫浓浓书香味儿外,更多的,是可听到从教室内,飘传出来的那一阵阵咿咿呀呀,读书声儿琅琅不绝耳。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虽隔着一个网络,可也让直播间不少网友感慨不已。

“啊这,多么熟悉的童年感觉啊!”

“摆烂了,搞得我也好想再回教室,背诵《抡语》《赠汪伦》《少年闰土》……”

作为主持人的冰冰,也挺有感而道:“我也跟大家一样,这进了校园呀,也想再重变回一个小孩子,生活在这样的教室背书呢~”

“咦,冰冰,镜头看看,那是什么啊?”

这时,有直播间网友注意到校园前门操场上升旗台旁,还摆着一尊很有年代感人物雕像。

“是哎,好像没见到过哪个小学或其他学校,会把什么雕像人物放到升旗台旁边吧?”

“这好像……也不是什么历史名人呀看着不认识。”

“冰冰快去看看,那雕像咋回事啊?”

跟直播间网友们互动的冰冰,也注意到了大家提出的这个疑问。

“噢,不好意思大家,刚被孩子们读书声吸引,忘了跟大家介绍了呢。”

“是这样的。”

“大家现在说到提及这尊雕像啊,的确是比较特殊。”

“倒也不是大家所广泛熟悉历史名人,但之所以被学校摆升旗台旁,说起来,还得追溯到泰昌小学的建校由来问题。”

“其实,泰昌小学这是一座有百年历史,曾为炎国输出过很多人才的摇篮小学。”

“关于这座小学由来,得追溯至抗战时期。”

“抗战年间兵荒马乱,一批鬼子侵入桃城作乱杀人劫物,弄得桃城人人哀声哉道。”

“在鬼子无情杀戮下,就有一个神秘爱国人士挺身而出,从鬼子手下救下来了一百多余名孩童生还。”

“被救到的其中一个孩童长大后,为感谢当年神秘爱国人士,就以大概听得那爱国人士名字里头,隐约好像有泰昌这么二字,便就在所救之地建立起了这座泰昌小学为念。”

“而这尊摆放升旗台旁雕像,就是以那位泰昌先生的爱国人士大概模样,为特意纪念。”

“时光荏苒,本为私立的泰昌小学,被正式编制入国规学校,因此,泰昌小学不光是教育孩子们成长摇篮,也更充满传奇性质味道。”

从冰冰口中得知这尊雕像,及泰昌小学由来,才让直播间观众解开疑惑。

“敢情这么回事儿啊!”

“那位叫泰昌先生的爱国人士,竟能从鬼子手中救下那么多孩子,必须得让这种光荣英雄事迹,被社会所熟悉知晓!”

在网友们议论下,冰冰带节目组,绕泰昌小学内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