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一
1、我大族叔是永乐大帝! (1/2)

大明,永乐十二年。

京师,应天城。

城北,箍桶巷,沈府。

这是大明第一富贾沈万三的故宅,到永乐年间,已是沈万三第三代嫡孙居住的地方了。

此时,空旷的沈府内站着两人,两人的神色都略显紧张。

“勉仁,你说朕一会该如何和那孩子解释?”

面带愁容,正在开口的五旬老者不是旁人,正是此时帝国的最高主宰者,永乐皇帝朱棣。

叫勉仁的中年男子一脸羞愧难当,期期艾艾的道:“这个,臣,不知,要么一会儿臣来说?”

中年人此时是翰林院学士,也是大明的内阁辅臣,叫杨荣。

能叫大明皇帝和大明宰相如此犯愁的人,正是一个即将抵达沈府的年轻人。

事情不算大,只不过是永乐大帝杀了个人罢了。

朱棣半辈子不知抄家灭族几何,按理说这样弑杀的皇帝,面对谁都不会如此紧张。

可前些日子,朱棣杀错了人,将沈万三唯一的嫡脉长孙沈伯夷给杀了。

理由是一名监察御史弹劾沈伯夷私通建文余孽,后经锦衣卫查证,此事纯属构陷。

按理说朱棣杀错了人就杀错了,可问题是他欠着沈伯夷很多恩情。

十二年前他奉天靖难的时候,正是沈伯夷给予朱棣源源不断的财政支持,才让朱棣顺利的保证了军队的后勤供给。

沈家的族人,已经被他爹两杀的差不多了,他爹朱元璋杀了沈万三大半个族人,到永乐时期,仅留下沈伯夷一人。

现在朱棣又错杀了沈伯夷,换句话说,他朱家两皇帝将沈家人彻底杀光了,一个后代都没留下。

可锦衣卫前些日子忽然告诉朱棣,说沈伯夷在岭南还有一名侄子活着。

就在今天,沈伯夷的这名侄子即将入京,来投靠沈伯夷了。

朱棣之所以神色略显紧张,就是不知该如何对即将抵达沈府的这名沈家后代解释。

人家沈家两代人,都对大明两代皇帝有过恩情,到头来,大明的两任皇帝,一个后代都没给人沈家留下。

这搁谁,谁也受不了啊!

“罢了,朕自己做的糊涂事,自己解释吧。”

“只要这孩子提要求,朕都应了便是,大不了封他一个闲散官,朕保他万代荣华。”

杨荣一脸佩服的道:“吾皇圣明,想来沈家的这孩子,会理解吾皇的。”

朱棣继承了朱元璋的性子,瘪瘪嘴,道:“扯个甚犊子,朕将你全家都杀光了,你会不会理解朕?”

杨荣这记马屁拍在了马腿上,只能尴尬的笑笑:“臣沐浴君恩,定会谅解吾皇。”

朱棣白他一眼,不想多说。

他和朱元璋父子两,将沈家几乎都灭族了,要是对方是敌人,灭族就罢了,可人家两代都对大明皇室有恩啊!

朱棣是个恩怨分明的帝王,要不是当年沈伯夷偷偷从南京送钱到北平,他靖难能不能成功都是个未知数,大军可能都没打到应天呢,后勤辎重就打没了。

沈家对他的恩德,他都记着呢,现在听信谗言,错将沈伯夷杀了,心里一直不是滋味着呢。

……

咚咚咚。

急促的敲门声从外传来。

朱棣和杨荣登时一惊。

“臣,臣去开门。”杨荣颤悠悠的道。

“紧张个甚么劲?!”朱棣一脸无语的看着杨荣,“好歹是大明宰相,面对一个孩子何故如此?”

杨荣干笑两声,道:“臣脸皮薄,实在不晓得该怎么和一个孩子去解释这样一场噩耗。”

“哼!”

朱棣板着脸,不理会杨荣,挺着身子走到正门前。

门扉打开。

四目相对。

沉默片刻,门外的年轻人忽然展颜,笑容满面的道:“大族叔,好久不见,侄儿想煞您老了!”

沈默泛着笑容,满面热情,一副自来熟的模样,看上去还有几分后辈对长辈的恭敬。

穿越一世,两世为人的沈默,对这些长幼礼数几乎信手拈来。

朱棣一愣,笑容凝固,和蔼的笑道:“小子,你认错人了,我不是你大族叔。”

“我乃……”

话还没说完,沈默便打断朱棣,“大叔,你不让我进门么?”

朱棣噢了一声,道:“那你先进来,我慢慢和你细说。”

沈默诶了一声,跨步入门,欣赏着传说中沈万三的府邸。

果然气派非凡,假山流水,阁楼亭榭,盆栽布满羊肠小道。

“咳咳。”

朱棣打断沈默的欣赏,继续道:“我不是你大族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