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大。
大一新生的第一场班会。
汇聚了全国状元的教室里,“含知量”爆表。
大家的自我介绍,也被拔高了难度——纯英文自我介绍。
当然难不住这些天之骄子们,大家用堪比母语的流畅英文交流着。
彰显顶级学府的学子风采。
当一位穿着破旧的农村女孩走上讲台时,教室里安静了。
然后...啪..啪啪...响起了掌声。
这是“友善”和“鼓励”的掌声。
这是高智商、高情商状元们的,良好修养。
农村孩子成为状元,必然是翻越书山、跨越题海,历经万难。
她的英文试卷能拿满分,但是发音嘛...大家都懂...
所以,干脆先以掌声鼓励。
可是,
当一串标准到不能再标准的流利英文,
从这位虽然穿着简朴,却自信大方的农村女孩口中说出来时,
教室里沸腾了。
这是一个农村学生的英文发音?
比从小就在国际学校长大的同学还厉害!
下课后,
这位叫孟优优的农村女孩,也被大家包围。
大家只关心一个问题——
她是怎么练出这么纯正的英文发音的?
孟优优诚实的回答:
“我的英文发音,是小学体育老师教的。”
她没有说谎。
7年前,
她在村里小学念书时,
唯一的老师,也是老校长的儿子,董晓辉回来了。
村里人都说董晓辉“傻”。
好不容易走出大山,走出国门。
却因为老校长病重,就放弃优越工作和生活,回到村里。
照顾父亲的同时,也“代父教学”。
老校长是一位“民办教师”,村里的小学不到20名同学。
语文、数学都由老校长教。
董晓辉回来后,村里小学多了一门体育课。
这是老校长的安排。
让董晓辉先熟悉学校,再“接过他的担子”。
虽说现在很多孩子都在20公里外的镇上读书。
可一旦村小关闭,这些贫苦留守儿童,就得无奈失学了。
董晓辉看出了父亲的焦虑,说愿意接过他的担子。
所以,
之后的七年,
董晓辉一直“代父教书”,在村里小学教书。
直到两个月前,村里小学正式关闭。
这些年,大家的经济越来越好,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乡村孩子的教育问题。
孩子们有了更好的求学环境。
可董晓辉,却失去了他坚守七年的讲台。
这一切,
孟优优是一个前才知道的。
她虽然只上了董老师一学期的“体育课”。
可因为一次偶然听到了董老师英文朗诵,她就请求董老师教自己英语。
早慧的孟优优明白,上了初中,英文就是重点学科。
作为孤儿,学习是她唯一的路。
这就样...董老师纯正的英文教学,开启了她满分英文的启蒙。
所谓人生导师,也莫过如此。
孟优优不知道的是,
在她小学毕业,进入镇上中学念书后。
董老师就彻底接替了老校长的教学。
他不仅仅是体育老师。
还是语文老师、数学老师、物理老师、化学老师......
在村小破旧的教室,
在十几双求知若渴的眼神中,
董老师谈诗词歌赋,讲人生百态。
而那一个个知识点,
就像春雨润无声一样,
浇灌着孩子们的心田。
一个月前。
当孟优优回到村里,
拿着京大录取通知书,想要和董老师分享时。
才得知,
随着村小的关闭,董老师也离开了。
刚刚。
因为同学们的好奇问题,孟优优再一次想起了董老师。
可是很明显,
她的回答让同学们觉得“很没有诚意”。
一个体育老师,还能教英语?
“孟优优,你还不如说是在董老师直播间学的英语呢。”有一个女同学一边打开斗音直播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