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李发财坐在屋里发呆。
周围一片漆黑。
李发财感觉自己的人生也一片黑暗。
穿到明朝就算了,还穿到一个殿中侍御史身上。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三百六十天都要上朝。
跟巡按御史比起来,殿中侍御史不光不能休息,还无休止加班。
前身大概就是累死的。
清朝早朝五点开始就够早了,而明朝是四点开始。
他两点起床,洗把脸换上朝服,马不停蹄就得赶去皇宫。
因为他要比所有官员提前达到,去干一些纠察百官的工作。
但是,他今天不纠察百官,他要纠察朱元璋。
在黑暗中呆坐的时候,脑中有个声音跟他说,只要让朱元璋赐死,青史留名,两样缺一不可,就能回到原来世界。
想被朱元璋赐死很容易,贪污几十两银子就能砍头。
但青史留名有点难度,需要好好揣摩一下。
其实说难也不难,朱元璋劳苦功高,居功甚伟,但他同样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挑几个拿出来告一状就行了。
因为那些都是百姓敢怒不敢言的问题。当着百官的面提出来,肯定能一炮而红,青史留名。
如今是洪武八年,只能从这八年里来找。
最后,他写下了朱元璋四大罪状,坐上小轿上朝去了。
小胡同出来,走上承天大道,路上除了几个巡逻兵,一个人也没有。
他的两人抬小轿停在西华门外。
快三点的时候,陆陆续续有官员到来。
他们大部分都是两人抬小轿,只有三品以上是四人抬。
大家按品阶高低,在西华门排队等候。
凌晨四点,城楼上钟鼓敲响,鱼贯而入。
李发财拿个小本本在一旁看着,队伍中谁要咳嗽、吐痰或者步履不稳重,都要记录下来。
但是今天他一个字也没记录,今天只有一个目标,明朝集团董事长朱元璋。
到了奉天殿偏殿班房,右丞相胡惟庸正在整理奏章,李发财悄悄把自己的放了上去。
他退出班房,在銮台上等候。
胡惟庸见他步履匆忙,心生疑虑。
按说上面都是些日常记录,没什么好看的。
于是从最上面放到了最下面。
凌晨五点,拱卫司侍卫来到銮台,三声静鞭之后,百官入殿。
大半个时辰过去,李发财左等右等,没等到自己的奏章。
眼瞅快七点就要退朝了,他有点着急。
朱元璋说完治理黄河旱灾的问题,大殿内有了短暂的沉默。
李发财趁机上前:“臣有事要奏。”
朱元璋道:“李御史,你那些事等到咱下午退朝再说,都是小事,别耽误早朝。”
李发财道:“臣今日所奏乃大事。”
朱元璋对这位矜矜业业的御史印象还不错,微微一笑,道:“何事?说来听听。”
李发财整理一下衣冠:“殿中侍御史李发财,状告朱元璋治国不力、误国误民!”
犹如一道晴天霹雳,灌进每个人耳朵。
所有人都以为自己听错了。
朱元璋本来有点困顿,瞬间便精神抖擞了。
他黑着脸,阴沉的看着李发财。
这真是新媳妇坐轿,御史状告皇帝,大明开国以来头一回。
右丞相胡惟庸吓得两腿发软,李发财就是他去年提拔上来的。
这人少年中举,是大明洪武三年开科后的第一批进士,为人持重,从来没出过差错。
怎么今天憋了这么一个大雷!
这是要害死他!
“李御史,你状告咱治国不力?”朱元璋眼中杀气腾腾。
“陛下!李发财冒犯天威,臣建议立刻拖出去,押入大牢!”胡惟庸赶紧跪下,匍匐在地。
“李发财,你说说朕怎么误国误民的。”朱元璋声音冷淡,甚至有些平静。
但随侍的大臣都知道,这是暴雨来临前的宁静。
“陛下有四大罪状,第一,纵容地主剥削。第二,纵容皇子犯法。第三,官制臃肿。第四,皇权太过!”
李发财比朱元璋还冷静,脸上没有一点畏惧。
“陛下,李发财一派胡言!”胡惟庸恨不得一刀劈了李发财,这小子居然还准备了四大罪状,怕是不知道鬼门关朝哪开!
“胡丞相你闭嘴。”朱元璋沉声喝道。他目不转睛盯着李发财:“田税十取一,商税三十取一,鼓励开荒,永不起科,又全国种植棉花,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