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一
米岚 (1/2)

米岚博士受俄罗斯方之邀来到人烟稀少的切卡林研究人工智能。作为四川人的她,性格带点儿川渝地区女性火锅般的热辣,面对研究工作中不同的人以及各种观点,她非常直率的表达自己的立场以及对他人观点的意见。这导致团队里的人对她的评价褒贬不一,欣赏她这番直率的人总是超过那些讨厌她的人。

我想,讨厌她的人是嫉妒她吧。她无论是外貌还是专业,都在人群里出众。从高中就去美国读书的她,并没有被这里追求自由终日叛逆的同龄人所影响。她从入学第一天起,就将“目标:哈佛”四个字写入自己的日记。她热爱计算机,在她心中,计算机是有自己的生命的,创造出真正的人工智能是她的梦想。

她的父母其实非常普通,父亲是出租车司机,母亲是医院的护士,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她经常独自在家,家中那台从旧网吧淘来为了让她查阅资料的电脑成为了她童年的陪伴。

起初她和同龄人一样,在一些网站玩小游戏,也曾偷偷和朋友看过黄色影像。直到初二暑假的一个晚上她在一部电影的结尾处发现了一串倒着写的网址,顺从好奇心输入网址栏。

印入眼帘的是一片黑暗,屏幕中心涌现出一些类似圆形的符号,持续了一分钟后,绿色的enter出现,她按下回车键,是编程码。她觉得这十分神秘,就是从这时候开始,这一串串编程码像密码一样等着她去解,她开始自学编程,从一开始的为了解密到后来变成了热爱,生命般的热爱。

她为何能从一个普通家庭孤身远赴美国读书,也是因为那串编程码,她后来看懂了那串编程码。初三的上学期,整个初三部都在疯狂学习,但任何化学符号、数字、英文在她眼里都像那串编程码。誓师大会的那个早晨,天气阴雨连绵,校长一定没有看天气预报,南方潮冷的空气在雨中笼罩着大家,让希望难以借火燃起,中考加油、我将全力以赴的声音被阵阵雷雨声中没过,校长一声声的呐喊,叫同学们不要在雷雨天的困难中被打败,气馁是失败的先兆,唯有不畏风雨的精神才可走向胜利之光。原来校长是故意现在在这样的天气中召开誓师大会的,比起让大家如沐春风的看待胜利在风雨中战胜苦难更胜一筹。

米岚在这一声声中坚定的呐喊中,脑海里再次浮现出那串编程码,她明白了,那串编程码像是融合了空间、坐标、厚度的文字。可以理解为一个问题,她在雨中奔跑,就像是她的思绪,高速至飞速,逐渐靠近答案,回到家中,她再次打开那个网站,将心中的答案输入其中,电脑像自动关机了一样变成黑屏。

在初三寒假她父母接到一个陌生男子的电话,问是否愿意让女儿去美国一所高中读书,因为她的计算机出众,所有一切费用全免,将来想培养她成为国际知名计算机科学家。起初她父母以为是诈骗电话,将此事告诉米岚后,她坚信那串编程码是对她考验,她通过了,她当然不愿意错过任何靠近热爱的每一步。她单独联系那位陌生男子,请求用行动向她的父母证明真实性,15岁的她心理比成年人成熟,可以说是城府极深,她并没有在电话里提及那个网站、那串代码的任何。

隔天,三个人来到米岚家,身着西装,行为举止明显地感到这身衣服并不合身,也可以说他们并不习惯板正西装的束缚。手里带着合同,以及可以证明自己身份的各类证件,进门后先讲明此行目的,以及每个人的自我介绍,个子最高的男性名叫陈柏,头戴眼镜、长相普通、脸上长了许多痘痘,是国内知名学府计算机系的一位研究生,是他们三个中率先自我介绍的人。同行的还有两位女性,短发的女性是外貌中看起来最年长的,看过身份证后知道她的实际年龄只有27岁,长相有点儿像日韩国家的人,单眼皮,皮肤白皙,像韩剧里的欧尼,名叫金希媛,是一名编程兴趣班的老师。另一位女性名叫张茉,是刚从斯坦福计算机专业毕业的研究生,红色长卷发,身材优点尽显,她在谈话中一直微笑,是米岚理想中的美好青春里的自己。

在父母与三人几百个来回的巨细无遗的问答中,确定安全事项、费用、真实性等各方面都没问题后,终于下定决心让米岚去美国读书。

儿行千里母担忧,父母的担忧四人都十分理解,所以给予了他们最大的安全感,确保她的孩子不会有任何危险。一方面这对普通家庭的父母,能有一个机会让孩子去追求更好的生活,就像神的旨意,不,应该是佛的旨意,父亲的车里挂了佛像以求平安,家里有祖父母传下来的佛像,他们信佛祖。三人走后,父母上了一炷香,告知此事,祈求保佑。

在这件事确定了以后,米岚只告诉了最好的朋友也是她唯一的朋友:小泽,那个天马行空的女孩子,热爱画画的小梵高,为什么不是达芬奇呢,因为她将所有心事都画在了画中,不追求完美,她就是画画就是她。遨游在各种色彩里的她,天生浪漫、时而乐观时而忧郁。两个都极具自己想法的小孩,注定无法磨去自己的棱角,只为与其他人群居在一起,但她们俩走到了一起,互相取暖,分享青春期的任何事,当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