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一
第一章 为靖难未雨绸缭 (1/2)

洪武三十一年四月,一代布衣天子朱元璋,带着对着王朝的无限流恋,带着对大明王朝的无限憧憬,走到了他人生的终点。

一天之内数次昏迷,太医院上上下下竭尽全力救治,才将老朱救醒,但老朱醒来后神志已变得无比迟钝,身体状况越发虚弱。众人瞧着这情况已经明白,皇帝大限来临!

”允炆“.....允炆,贴身太监宋和侍奉天子几十年,忙招呼小门子,传唤皇太孙前来。

已代天子临朝的皇太孙朱允炆急忙停了朝会,带领文武百官,急匆匆赶来内宫探视。文武百官纷纷到宫门前探视,所有人都战战兢兢,所有人都习惯了那个在宝座上上发号施令、霸气外露的洪武天子,或者说他们早已没有了人格和思想,没有朱元璋的大明他们从未想过,群臣都只是站在原地发呆,不敢与任何人交流,在那一刻,仿佛空气都静止了一番。

一切都是那么宁静,只是群臣们脸上的神色,隐隐与平时不尽相同,或悲伤,或隐忧,众生百相。

而内官监的管事太监已经在老朱的旨意下准备预定的流程,含泪准备大丧的各种事宜:搭设灵堂、布置宫闱,白绫、孝带、香烛、纸钱、准备法事等。混堂司,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为王侯公卿、各堂各部的官员准备着丧服。

皇太孙朱允炆丝毫没有顾及周围的群臣,听到小门子的禀告,他急忙放下公务赶到皇爷爷的寝宫,看着四处忙碌的宫人和太医,心里暗暗有了主意。他一把抓住一个太医的手,情急地问道:“皇爷爷怎样了?快说!”

“太孙恕罪,臣等无能,陛下天年已尽,怕是,怕是熬不过今天了……臣,罪该万死!”

”熬不过今天了“,”熬不过今天“,这个声音如同魔咒一样在他耳边响起,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或者他根本不愿意接受。情急之下,他一把抓过太医,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

”你胡说,皇爷爷是天神下凡,万寿无疆,他怎么会,怎麽会,庸医,治不好皇爷爷统统让你们陪葬。“

太医看着平时儒雅的太孙,不住的告罪,不住地磕头求饶。群臣听到这里,头低的更低了。老朱已经在寝宫内听到了外面的动静,他示意宋和出去召朱允炆进来。

朱允炆一见宋和出来,连忙舍弃了那挨打的太医,快步跟进了寝宫。

寝宫里除了宫人、公主和太医之外,便只剩下床榻上的老朱和杨妃,看到他进来,急忙把最靠近床榻的位置让给了朱允炆。

朱允炆早已从太医口中了解了实情,但看到敬爱的皇爷爷,不由得眼眶通红,他难以想象以往那个英明神武的爷爷变成如今这个样子,难掩心中的悲痛,死死的咬着咬着嘴唇,不让自己哭出来。

等朱允炆来到床榻前,老朱开始命令太医给自己施针提神。随侍在一旁的太医院院正赶紧上前给皇帝的脑袋上用针,他的施针的手虽然很稳,但双腿已经不由自主地颤抖了起来!

受针后,老朱青灰的脸庞开始变得红润,他握紧着朱允炆的手,铿锵有力地吩咐杜安道:“时间不多了。杜安,快去请,魏国公徐辉祖、曹国公李景隆、六部尚书、武定侯郭英、江阴侯吴高、驸马都尉梅殷、右军都督佥事平安觐见!”

宋和红着眼睛走过去,传唤徐辉祖等人,他的声音又尖、又细、又急。被传唤的大臣无不吃惊,不仅联想到了什么。

乾清宫。

宋和领着一众大臣走进了寝殿,众人脸色凝重地来到龙床前,随即一齐拜倒,口称:“吾皇万岁。”

老朱看着这里有自己的接班人,信任的勋贵,信任的宦官,信任的辅臣。看着这些跪在自己面前最信任的臣子们,他笑道:“平身吧!唤你们来是有些事要交代,大家不要拘谨。”

众人站起,魏国公徐辉祖代表众人开口道:“陛下请吩咐!”

老朱叹了口气道:“咱,要走了!”

众位大臣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听得老朱亲口说出,还是如遭雷击,“噗通”一声再次跪到了地上,忍不住涕泪交加!皇帝弥留之际,谁也不敢再说什么。

“五城兵马司自今日起由魏国公徐辉祖统领,京城马上戒严!着魏国公徐辉祖、武定侯郭英、江阴侯吴高共掌京营,各卫无令不得擅动,否则一律以谋逆罪论处!”

“传旨天下各地驻军,严守各自职责,提高警惕,无旨不得擅动!”

“传旨所有藩王,无旨不得入京奔丧!否则以谋逆论处!”

老朱停顿了一下,看向梅殷等勋贵道:“诏曹国公李景隆、驸马都尉梅殷、右军都督佥事平安统领上十二卫,三人各点兵一千兵马入宫负责宫禁!”

郑沂手中毛笔沾墨即走,飞快地将几道圣旨一字不差地拟好,送到老朱与朱允炆的面前过目。

老朱看完,点头对朱允炆道:“允炆,你去用印!需要送出京城的旨意,六百里加急,送达各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