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翊,契丹人氏,乃是当今大辽皇帝耶律洪基舅父萧天佐之子,与耶律洪基姑表之亲。
萧翊自幼聪慧过人,于武学有极高天赋,深得姑父大辽皇帝耶律宗真喜爱,尝言:“此儿颖悟勇武,长大必是契丹栋梁!”
萧翊八岁那年奉耶律宗真之命,被人精心安排拜入中原少林寺玄泉大师门下,为的便是将少林绝顶武学偷到大辽飞扬广大,有朝一日挥军南下。
萧翊自拜玄泉为师,每日苦习武功,由于他天资聪颖,机智过人,在十九岁那年被少林方丈玄智保荐拜入丐帮帮主汪鉴通门下。
他天生异禀,实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学武奇才,授业师父玄泉大师和汪鉴通武功已然甚高,萧翊却青出于蓝,更远远胜过了两位师父,任何一招平平无奇的招数到了他手中,自然而然发出巨大无比的威力。
熟识萧翊的人都说似他这般武学天赋确是与生俱来,仅靠传授与苦学不可获致。
萧翊自己也不明所以,只觉任何招数一学即会,一会即精,临敌之际,自然而然有诸般巧妙变化。
他生平临阵对敌罕逢敌手。武林之中不乏高手宗师,内力比他深厚,对敌经验比他丰富,但一到交手,总是在最要紧的关头,以一招半式之差败了下来,而且输得心服口服。
萧翊武功卓绝,行侠仗义,锄奸诛恶,深得丐帮弟子拥护,在汪鉴通年事渐高之时终于当上了丐帮帮主。
其时大辽皇帝耶律宗真已然病逝,其子耶律洪基继位。耶律洪基得知萧翊做了中原第一大帮的帮主,欣喜若狂,连夜遣派使者携带诏书命萧翊率领丐帮弟子与少林为敌,铲除少林。
萧翊接到诏书,心如刀割,他虽是大辽人氏,但自幼在大宋长大,心中深爱大宋,而爱大辽甚少,只盼大辽与大宋世代友好,不举刀兵。哪知耶律洪基一纸诏书让自己铲平少林,大违自己之愿,一时之间踌躇彷徨,无所适从。
万不得已之下,萧翊回书耶律洪基,声称自己任丐帮帮主时日尚短,根基浅薄,未有与少林一争高下之才,需用时良久培养党羽,方可讨伐少林。
耶律洪基览书知晓萧翊之意,心中不悦,却也知萧翊所言甚是,故而与萧翊约定三年之后铲除少林,挥军南下。
时光飞逝,三年转瞬即逝。耶律洪基派遣使者传命萧翊荡平少林寺,萧翊知道再无法拖延,又不想天下百姓受战火荼毒,索性擒下大辽使者囚于丐帮密室,于耶律洪基之命不作理会。
耶律洪基久侯传命使者不归,心知萧翊在大宋时日渐久,已生异心,深恐萧翊为大宋所用,便派遣心腹与摩尼教安排潜在丐帮的令狐竣勾结,唆使龚剑威在无锡桃花林发难,揭露萧翊是契丹人的秘密,逼迫萧翊辞去丐帮帮主一位。
中原武林群雄得知萧翊是契丹人氏,联手擒下萧翊爱侣朱敏囚于飞龙堡引诱萧翊前来救助再行扑杀。
萧翊辞去丐帮帮主之位,并无意回归大辽,突闻爱侣朱敏被擒,心急如焚,孤身一人勇闯飞龙堡,独斗中原武林豪杰,奈何功亏一篑,朱敏眼见萧翊身入重围危在旦夕,为了萧翊不致血撒当场,便即咬舌自尽。
萧翊见朱敏身故,伤心欲绝,但深知中原群豪此举皆是因为契丹乃是大宋宿敌,以为自己奉命而来摧毁中原武林势力,是以并未出手伤人,在群豪围攻之下身负重伤逃出重围。
此后萧翊隐姓埋名,行侠江湖,四海为家。
耶律洪基得知萧翊辞去丐帮帮主之职,心中大喜,深知大宋名将种无忌所率“种家军”军容严整,悍勇善战,遂用重金买通大宋朝中高官,设计罢免了种无忌。
一时之间再无顾忌,便即集结十万大军,挥军南征,这一日到了雁门关。
萧翊深知耶律洪基不日必会挥军南征,便即远赴天山云雾峰凤仪宫,面见与己结义金兰的二弟蔡涵。
蔡涵因为机缘巧合荣任天山云雾峰凤仪宫宫主,修习天山派绝世武学,神功盖世,震古烁今。
蔡涵得知萧翊意欲阻止辽帝南下,便即率领天山云雾峰凤仪宫门人与萧翊侯于雁门关下只等辽军攻到。
其时中原武林豪杰闻知辽军南下,集结了两千余人日夜兼程赶至雁门关助大宋官兵守关。眼见萧翊与蔡涵众人聚在关下,只道他相助辽军破关,一时之间喝骂声大起。
正自鼓噪时,却见辽军前锋已到关前,只是限于山势,东西两路并作一路,都从正面压境而来,但除了马蹄声、铁甲声、大风吹旗声外,却无半点人声喧哗,确是军纪严整的精锐之师。
一队队辽军逼关为阵,驰到弩箭将及之处,便即停住。一眼望去,东西北三方旌旗招展,战马嘶鸣,威武雄壮。
萧翊见辽军军容鼎盛,心中又是欢喜又是悲伤,当即越众而出,气运丹田,高声喝道:“大辽皇帝陛下,罪臣萧翊在此有几句话分说,请陛下成全!”
他内力浑厚,说这句话时用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