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二
第一章 穿越 (1/3)

大明朝永历十三年,正月十七。

处云南西陲的永昌府腾越县冬春一向晴朗暖和,这一日却寒风萧瑟,阴霾笼罩。

在腾越破旧的县衙内堂,永历皇帝朱由榔呆坐于榻上,眼神茫然呆滞,脸上满是痛苦之色。

屋内会诊的大夫或来回疾走,或默默摇头,似乎眼前的病症甚为棘手,不知该如何着手医治。

医者们万万没想到,朱由榔刚遇到一件他们无法理解的奇妙事件——来自另一个时空的穿越者刚刚降临到这副身体里。

穿越者带来海量记忆,在朱由榔脑中和原有记忆不断融合交汇,让他头疼欲裂,却怎么也停不下来。

被夺舍的朱由榔清晰记得,他原是二十一世纪的外贸商人。在M国一次动乱中,他和员工手持木棍守卫当地仓库。当时场面一片混乱,他不慎被一闷棍打晕,醒来时已穿越到几百年前的大明朝。

随着记忆拼图不断完整,他脑中渐渐展开这样一幅画面:

十多年前,京城被闯军攻破,崇祯皇帝被逼煤山上吊;随后,清军入关打败闯王李自成,席卷中华大地。

开国近三百年的大明国几经折腾,日渐式微。如今朝廷仅剩下云南边陲一小块领地,已到覆灭的最后关头。

吴三桂听从清廷号令,率数万大军在十几天前攻破大理玉龙关,兵锋直抵永昌。之前的永历皇帝仓皇西逃,此时正在前往缅甸避祸的路上,处境窘迫,前途渺茫。

“怎能弃军而逃,遁入异国?糊涂啊!”刚确认穿越的“新”朱由榔愤慨不已,忍不住暗暗骂了一句。

据后世记载,永历帝入缅是大明皇朝最屈辱的事件之一。

皇帝、朝廷和护驾军刚到明缅边关时缅军还算客气,后来得知明军战败,立即将永历和他的卫队缴械囚禁。皇帝居于茅屋之内,众臣百般受辱。

两年后,朱由榔又被刚篡位的缅王莽白移交给清军,最后死在大汉奸吴三桂的弓弦之下。

这段历史朱由榔在前世略有耳闻,此时忍不住在心里不住痛骂。忽然,他听到屋外一片嘈杂,似乎有人在激烈争论。

朱由榔本想出去看个究竟,又想到自己初来乍到,这些随驾大臣忠奸难辨,还是先竖起耳朵倾听,静观其变为妙。

门外小院里,几十个大明重臣都满脸彷徨,忧心忡忡。

他们刚在大夫口中得知,皇帝的疯魔之症难以施药医治,只能暂时调养,静待转机。

大臣之中,有的忧虑君上身体,国家前途;有的忧虑再拖延下去,是否会被清军追上,枉送性命。

内阁首辅马吉翔、黔国公沐天波分站两边,泾渭分明,显然平日就有些不对付。

马吉翔见群臣六神无主,正是出手控制中枢的好时机,决定大展身手。

他大步流星走上台阶,轻咳两声吸引众臣注意,接着朗声道:“陛下疯魔之症渐重,一时半会儿恐怕不能痊愈。大家还是先商议对策,以免耽误军国大事。”

马吉翔的党羽心腹们心领神会,纷纷站出来附和。

“清军铁蹄顷刻即至,下官以为,当依照之前定策,立即启程前往缅甸。”

此话一出,群臣哗然。

一个大臣道:“陛下身体抱恙,应静养调理,怎么能再奔波劳累?今晚不如暂宿腾越,等陛下病情安定些再从长计议。”

另一个大臣反对道:“鞑子都快追上来了,如何能从长计议?迟了,你我都没法活,还是早走为妙啊!”

大臣们各有各的说法,众说纷纭争执不休。

只是“撤离派”有主心骨,发言踊跃、态度强硬,且清兵逼近是事实,场面慢慢倒向“撤离”那一边。

很快,赞成立即启程的声音变成主流,反对者寥寥。

马吉翔见一切尽在掌控,心中大为得意:“既然如此,大家就收拾一下行装,继续……”

沐天波本就不赞成去缅甸,听到这里哪里还忍得住,快步站出大声呵斥:“大伙儿等一等,国家存亡大事,当由陛下决断,我等怎能僭越做主呢?”

马吉翔冷笑道:“如今陛下有恙在身,不能视事,如何还能决断?且西狩缅甸乃陛下亲自所定,难道黔国公想抗旨不成?”

这话说完,马吉翔的党羽们立即大声附和,纷纷用君臣大义来诘问沐天波。

有些大臣本不愿立即启程,然而皇帝没病倒之前,的确执意要西逃缅国。马吉翔拿出圣旨说话,他们也不知该如何反驳。

沐天波眼看就要形成决议,自己人微言轻,靠讲道理哪里能说得过对方。于是他把心一横,大踏几步冲上台阶,推开房门“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口中大声疾呼:

“醒醒啊,陛下!国之将亡,危于累卵。陛下难道真忍心弃江山社稷于不顾吗……”

“黔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