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十一月。
此时的四九城已经有了一丝微微寒意。
南锣鼓巷胡同一处颇有年代感的大杂院门口,站着一位身穿老绿色军装,背着帆布包,身姿挺拔的年轻人。
此时正是下午三点,住在这里的人大部分都是周边各厂的工人,其中以红星轧钢厂居多。
这个时间上班的人还没下班,所以胡同口略显冷清。
常威看着眼前这记忆里熟悉又陌生的大门,神色有些复杂。
不由得想起五年前他刚穿越过来,坐在老式绿皮火车上目瞪口呆的看着一群身穿老式军装胸带小红花的青年。
大脑当机了几分钟,才明白,自己穿越了!
而且穿越到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由四九城前往吉春的运兵列车上。
他的身份正是一名刚入伍的新兵!名字也叫常威!
前世的他是一名孤儿,高中毕业后转行上了新东方,成了一名鲁菜厨子。
毕业后一直在某四星级酒店工作。
一天夜里常威跟同事喝完酒分开,路过一烧烤摊,看见几名纹龙画虎的壮汉对着几位年轻女子拳打脚踢。
他看不过眼,借着酒劲就冲了上去。
虽然他叫常威,但是他不会武功啊!
让人三下五除二就给打翻在地。
等他醒来的时候已经穿越到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
通过记忆他也算是了解到了大概的情况。
常威一九四五年出生,爷爷原是沧州人,自幼学习通背拳,后来抗战爆发参加革命,死在他手上的鬼子不计其数。
解放战争期间牺牲在孟良崮。
父亲也是一名军人,不过时运不济在常威七岁那年死在了半岛。
在加上常威,祖孙三代从军,满门忠烈!
而在父亲牺牲后,国家怜悯常威一家,不仅给办了城市户口,也就是红粮本,还给分了一套位于南锣鼓巷三间房。
至于为什么分到了这里,还得从常威的母亲刘秀兰说起。
因为住在这院子里的有一位刘秀兰的两姨哥何大清。
至此常威一家也算是安顿了下来。
而且因为是烈士家属的缘故,两个孩子还小,老大常威当时才七岁,老二常玉才三岁,刘秀兰还得照顾这两个孩子,也没时间去上班。
所以组织上每个月给予常威一家十块钱的补助,在加上抚恤金。
日子过得虽然清贫,但一家三口也算是衣食无忧。
不过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常威逐渐长大,刘秀兰给他送到学校去上学。
但常威这小子根本不是学习的料,一看书就犯困,反而尤其喜欢舞枪弄棒。
家里还有祖传的通背拳谱,没啥事就练。
到了学校就像是狼进了羊群,拳打两中三小,脚踏永定河两岸,自号神拳太保。
在加上重义气,人送外号小孟常,走到哪里身边都跟着一大堆崇拜他的同学。
虽然常威在同龄人眼中是偶像,但在大人眼中却是躲避不及的存在,凡是家里有孩子的,都告诫子女远离常威。
母亲刘秀兰也跟着操碎了心。
就这样到了十五岁,刘秀兰实在是管不了了,一气之下把常威送到了部队参军。
这也就是这个年代,十五岁就可以参军。
而在前往部队的途中后世的常威灵魂出窍穿越了过来。
不过已经穿越了,既来之则安之。
反正前世他就是一名孤儿,也没啥牵挂。
想通了之后常威也就安安心心的当了五年兵。
本来他的身手就好,在加上前世的眼界,到了部队没多长时间就脱颖而出。
而且这个年代虽然大规模冲突没有了,但小规模冲突不断,五年的时间二等功两次,三等功四次,等他转业的时候已经是中尉排长了。
五年的时间除了第一年士兵时期一个月津贴16.2元,第二年便提干到少尉一个月津贴长到了五十,第三年中尉一个月六十三。
这五年期间除了点零头常威自己留下了,剩下的三千块钱全都打给了跟他同住一个院的姨表哥何雨柱,并让他转交给母亲刘秀兰。
当常威脑海里浮现出何雨柱这名的时候,心里一愣,随后反应过来,知道自己不仅回到了六十年代,而且还是前世热播电视剧《情满四合院》的世界。
他还记得前世看电视剧的时候给自己气的够呛。
他还真担心何雨柱把自己的津贴给茶艺大师秦淮如一家。
但转念一想电视剧毕竟是电视剧,里面有艺术加工的成分,现实却不能这样。
“你…………你是常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