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一
001.哀民生之多艰,秦淮河畔的罐子小店? (1/2)

洪武十五年,一月初春。

应天府迎来了今年的初雪。

秦淮河畔的风冷得刺骨,吹得人肉骨生疼,倒春寒,最是厉害。

河畔沿街的早市上。

人群熙攘。

有行色匆匆踏雪而行的路人百姓。

有裹紧单薄衣服,为生计奔波叫卖的商贩走卒。

也有躺在路边,不知身体是否已经僵硬的乞丐。

没人有空欣赏雪景。

“殿下,皇上也太不公平了。”

“这天下每年冬天冻死的百姓不计其数,老天爷不给人活命的机会,这是天数,又不是殿下您把他们冻死的。”

“陛下怎么怼着您劈头盖脸地骂呢!”

沿河青石板路上,一名锦衣华服的青年男子缓缓踱步。

男子双目英凛,浓黑的剑眉锋利,透着桀骜,此刻却微微蹙起,神色凝沉。

跟在他身后半步的侍从,则压低着声音在替他打抱不平:“就藩北平两年,这次高高兴兴回来过个年,陛下却拿您当出气筒发脾气……!”

侍从气得一阵阵呼出白雾。

没错。

这华服年轻男子不是别人。

正是当今洪武皇帝的第四子,燕王朱棣!两年前就藩北平。

近一年来,马皇后的身体都不是很好。

所以这次过年,朱元璋特意把在外就藩的皇子们,召回来一起过个喜庆年,让马皇后高兴高兴。

然而,前几天气温骤降,马皇后又病倒了。

送到奉天殿的一封封奏疏又写着,这里、那里冻死了多少百姓。

在这节骨眼儿,朱棣却不巧凑到了朱元璋面前,莫名其妙挨了一顿训斥。

说起来。

这也算无妄之灾。

不过朱棣却只是摆了摆手,打断侍从的愤愤不平。

转而微蹙着眉头扫视了一眼沿街上冻得瑟瑟发抖,却依旧在为生计坚持的商贩、行人,轻叹了一口气。

开口道:“父皇仁爱,心系天下百姓,本王不过是被训斥了几句,和他们相比,也不算是什么委屈。”

朱棣虽然是皇子,但小时候也曾经历战火,眼见悠悠百姓的万般疾苦,并不是不能体会朱元璋着急的心情。

因此。

撞枪口上被训两句的事情。

他不怎么在意。

只是看着铺满白雪的青石板路,吹着秦淮河畔的刺骨寒风,心中嘀咕着这一次寒潮要持续多久,又有多少百姓要遭殃,很不是滋味儿。

“近些年的冬天,天气一年比一年冷了……”朱棣声音低沉,带着担忧。

他不知道小冰河时期正在逐渐到来。

但,冬天天气冷,越来越冷!每年冬天冻死的人越来越多!——这是朱棣从小到大最直观的感受。

大明国朝初立,本就民生多艰。

可天地不仁。

似乎还觉得天下百姓的苦难不够。

冬日里,天气越发冷得人受不住。

夏日里,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像是要不给人活路。

“殿下仁德。”

侍从看着朱棣的背影,目光肃然,可惜主子的忧虑他并不能宽解一二,只能抱拳赞了一句。

朱棣轻叹了一口气,摇着头自嘲一笑。

“仁德不仁德的,也解决不了问题。”

说罢,便弯下腰,顺手将手中的白面馒头递给了路边一名褴褛乞丐。

紧蹙的眉头并没有因此而舒展开来,因为他知道,天下百姓千千万,他给馒头根本给不过来。

走在秦淮河畔,看着仿佛没完没了的细碎飘雪。

朱棣心情愈发沉闷。

不知走了多久。

沿河一间商铺吸引了朱棣的目光。

“罐子盲盒小店?这是做什么生意的?卖罐子?盲盒又是什么东西?”

“开罐子,可聚富贵,可释困惑,可解天数,可改天命。”

“呵,这店主口气可真狂妄。”

当朱棣看到店铺外悬挂的牌子上写着的十九个大字时,忍不住便驻足下来。

他还从没见过这么狂妄的人!

罐子和天数命数有什么关系?

若真的有人能“解天数”、“改命数”,天下悠悠百姓又何至水深火热?

朱棣心中这么想着。

但出于好奇,却又忍不住朝商铺的方向走了过去。

商铺不大,也很简朴。

里面是一面靠着墙的落地格子柜,上面摆放着上百个相同规格的罐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