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9年,秦灭赵国。
《史记》:十九年……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坑之。
在秦灭六国的进程中,秦始皇本人似乎并不享受杀戮与征伐,自己从来不亲临战场,也从未命人屠城。
唯独打下了赵国之后,他亲自跑到邯郸,将当年欺负过自己和母亲的人都给活埋了。
世人从零星的记载中,以为秦始皇是对幼年的凄惨生活无法释怀,以至于非要亲眼看到仇人死亡才行。
殊不知在此之外,邯郸这地方,还有秦始皇埋藏于心底的一丝深情。
……
如今秦一统天下已有数年之久。
邯郸郡在秦朝的治理下,也慢慢恢复了当年赵国都城时候的繁荣景象。
城内一处人烟稀少的巷子里,今天来了一群不速之客。
“朕要自己走走,尔等且散开吧。”秦始皇心情复杂的下令道。
身边十数名大秦铁鹰锐士,领命后分散到了各个路口守备,以防止歹人对陛下图谋不轨。
独自一人走着,秦始皇来到了一处枣树下。
准确的说,是斜着从一处院子里长出来半截的枣树。
见到这棵“老朋友”还在,嬴政抚摸着一截树枝,万千思绪涌上心头。
陌上深深,依旧少年辙。
犹记那年,自己还是个少不更事的孩童,与母亲流落邯郸,风餐露宿。
朝不保夕的日子里,他几乎天天来此树下,期盼这枣子快些开花结果,自己能尝一尝。
在此期间,嬴政认识了这颗枣树主家的女儿。
两人相差8岁,小女孩也没有名字。
但之后两人互为玩伴日子,是嬴政在赵国为数不多的愉快时光。
青梅绕墙,竹马过窗……
如果一直这样在邯郸呆下去,年少的嬴政一度认为自己非她不娶。
然而之后的事情,世人皆知。
父亲荣登太子,自己和母亲也被送回了秦国,至此也将这段记忆深埋心底。
哪怕此后他已经是一国之君,但每当看见枣树之时,都会怀念起心底的那个她。
可惜先祖六世之余烈,由不得嬴政有半点的儿女情长。
直到秦国大军,终于攻破邯郸,灭了赵国。
他才抓住这仅有的一个机会,千里迢迢赶来邯郸。
明面上为了报仇,将羞辱自己和母亲的仇人皆坑之。
实际上嬴政真正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找到她然后带她走!
正是有这颗枣树,找到她实属容易。
虽然离别十数年,但深藏心中的感情,却很难磨灭。
见面自然相拥而泣,然后共度一夜。
第二天清晨,嬴政想带她走,可惜……
“什么人!站住!”
一声铁鹰锐士的呵斥,打断了嬴政的思绪。
他微微皱眉,朝着声音传来的那方向看去。
就见一侧守在巷口的侍卫,拦下了一个十六七岁的小青年。
那人面对两个壮汉,不惧反骂道:“我当然是回家啊,你们又是何人,鬼鬼祟祟的吓耶耶一跳!”
此人,正是刚穿越到秦朝不久的赵念了!
正是因为来到了秦朝,所以赵念才不怕有人行凶呢。
秦律有规定,发生犯罪时百丈之内的人必须上前帮忙,否则就会被判罚上交官府两副盔甲。
这虽是小巷,但赵念知道附近都住着人呢。
“大胆,你个小屁孩,当谁耶耶呢……”那两个侍卫暴怒着想要教训下赵念。
“慢!让他走!”嬴政叹了口气,暗道一声扫兴。
那两个侍卫立马闭嘴,收住脸上的表情示意赵念过去。
咦?
赵念微微打量起面前的这个中年人。
他本就不是这个时代的麻木百姓,自然观察力远超常人。
立马就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首先站在自己家墙外的人,一看就气度不凡,而且周围能看见的侍卫就不下七八人。
这在秦朝,起码是卿大夫以上级别的爵位,就是至少是十级以上爵位。
(秦朝军功爵制共20级,分四个大阶。一到四为士,五至九级是大夫,十至十八级为卿大夫,十九、二十级则相当于诸侯。)
就是说,面前之人就爵位来说,至少跟邯郸郡守差不多级别。
赵念一边往家走,一边分析着面前这人。
怎料秦始皇确实沉不住气先开口了:“小子,你住这里?”
他看赵念准备进这个院子,急忙开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