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一
第一章 黄河水灾,懒散皇子赵宏润 (1/2)

“四皇子,陛下召您去太和殿议事。”皇宫宁水阁中,小太监匆匆忙忙进来大喊。

过了好一会儿,身穿青色常服的四皇子赵宏润走出来。

也没有带随从,手里把玩着墨玉剑柄闲逛似的去往太和殿。

刚来到太和殿门口,但听到里面实实在在骂声,着实让赵宏润有些脑袋发沉。

穿越十载,已经大致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对这个脾气喜形于色的父皇,赵宏润实在没有多少亲情。

作为周朝四皇子,对于朝廷现状了解颇深。

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垄断朝纲,江南更有甄家为首各大家族把控经济。

吏部用官只管孝敬多少,刑部借官司敲诈百姓,工部缺钱,导致河堤失修,户部因为王公官员长年挪用库银变成空壳子,下边因官绅不纳粮族制,兼并土地之风无稍遏减,国家上下,吏治腐败,民生困苦。

周边诸国更是虎视眈眈,整个周朝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而皇帝赵卓的年纪偏大,对于朝廷的把控逐渐有些力不从心。

虽说是早早立下太子,但诸多皇子心有不甘,暗地里明争暗斗,这加剧了周朝的危机。

正要走进太和殿,守门太监拦住了赵宏润,“四皇子,太祖规矩,不能携带刀剑进入太和殿。”

赵宏润微微一笑也不说话,将墨玉剑柄递给守卫。

接过墨玉剑柄,守卫拿在手里端详一番,发现只是个剑柄,虽说是墨玉制成,整体通透,但没有剑身。

只是剑柄上用小篆摹刻两个字,名为含光。

守卫确定无误,恭敬的把含光归还给赵宏润。

手里把玩着含光,赵宏润大摇大摆走进太和殿。

看着赵宏润的背影,守卫总感觉四皇子气质非凡。

谪仙般的俊朗模样,脸上带着淡淡笑意,看一眼,仿佛就要深陷其中。

来到太和殿仔细一瞧,发现除了太子赵宏镇,其余皇子大臣全都到齐。

贾家的领军人物贾敬,史家的几个小辈,众多红楼世界知名人物站立于此。

赵宏润和亲弟弟七皇子赵宏昭点了点头,就找了个地方站着。

他就是来凑数的,目前为止,赵宏润也没有打算参加皇子之间的争斗。

“太子为何还未到?”皇帝赵卓语气不悦对着身旁太监戴权质问。

还未等戴权解释,太子赵宏镇急匆匆跑了过来,脸上带着一股异常潮红,不知是一路小跑过来的原因,还是有其他理由。

见到人都到齐,赵卓开始问安口省的水灾如何处理。

听到这话,贾敬下意识往后退了一步。

在贾家扶持下,贾敬已然坐上户部尚书宝座,而他又是状元出身,又有贾家军功背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不久将来,内阁必有贾敬一席之地。

赈灾无非就是钱粮,可现在周朝国库出去维持朝廷正常运转的银子,能用来赈灾的银子不足五十万两。

“启禀陛下,户部已然有心无力,还望陛下另想他法。”贾敬见躲不过去,索性直接说开。

听到贾敬话语,皇帝赵卓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贾敬是自幼玩伴,更被赵卓视为肱股之臣,这时候也不好驳他的面子。

最后只能将怒火发泄到众多皇子身上。

“太子,你说说自当如何?”

听到父皇叫自己,太子连忙出列:“启禀父皇,若要救灾,自是要先行修复河堤,钱粮尤为重要。”

站在太子身后的赵宏润转了转手中的含光剑柄,这些废话,在座的各位都知道,可钱财从哪里来。

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太子的话语,直接惹怒赵卓,抬手对着龙椅重重一拍,对着太子大喝一声,整个太和殿寂静无比。

“启禀父皇,历朝历代,哪一年百姓不受黄患之苦,可自父皇当国以来,殚精竭力,亲历治河,百姓不受黄患之苦达二十年之久,便来估古册,也没有父皇之功。”

三皇子赵宏理这番粉饰太平话语听得赵卓心情好了许多,轻轻点头,表示赞许。

可七皇子赵宏昭年幼,不合时宜的插话,“三哥难道忘了,去年时候也发了次大水,当年可是倾整个周朝之力赈灾。”

赵宏昭的话,显然是结结实实打了三皇子赵宏理的脸,但他的反应极快,继续推说这是下面无限夸大灾情,向朝廷要银子。

只需要拿出赈灾的银两,便可解灾情之祸。

听到赵宏理的话,皇帝赵卓很明显心情有所好转,他还是决定从户部挪用银两来赈灾。

之后他只能为难的对着贾敬吩咐,“守礼,户部还能拿出多少银两用于赈灾?”

听到这话,贾敬知道躲不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