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一
1.北伐兵败,凤阳散心 (1/2)

洪武五年。

大明第二次北伐失败。

朱元璋本想借此机会,一举覆灭元廷,给北方边境带来数十年太平。

可无奈,徐达中路军主力大败。

饶是李文忠、冯胜率领的东西两路军偶有小胜,也还是无法左右整场战局。

大明的第二次北伐,终究还是败了。

凤阳郊外。

老朱、徐达一人一马,轻装简行。

身后的马车里,则是太子朱标、晋王朱棡以及马皇后。

“陛下,此次北伐大败,是臣之罪。

若是依照陛下的意思,继续整军。

等国力强盛之后再战,定不是现在这样的结果。”

身为久经沙场的老将,徐达当然知道胜败乃兵家常事。

可说起来,这第二次北伐老朱起先便是不同意的。

若非他和冯胜、李文忠等人一心求战,老朱也不会同意出战。

自然也就不会有如此大败。

“陛下,此次大败,请陛下裁撤臣大将军及中枢右相之衔。”

闻言,老朱略有愠色瞪了徐达一眼。

“裁撤你中枢右相之衔?

你是打算让中书省尽数落于李善长手中?”

“这....臣没有这个意思。

臣只是.....”

就在徐达自知说错了话,不知如何找补回来之时。

老朱微微颔首,温声说道:

“天德,此战失利,非你之过。

咱们想给北方边境的百姓带来数十年太平。

北元那边也想守住他们的土地。

真要说起来,他们是生死之战,当然要比咱们更加拼命。

况且我大明国力日隆,北元则气数将近。

日后不怕再和他们来一场决战。”

还有一点,老朱没有明言。

从此次北伐之战虽然失败,可老朱也看出了端倪。

北元大将扩廓帖木儿,和徐达交手,虽胜少败多。

可毕竟是当世名将,李文忠、冯胜等人,终究是敌不过他。

若是罢免了徐达,其他人还真不是扩廓的对手。

“既然陛下想的如此通透,又何必忧虑。

还要带着臣前往凤阳散心。”

“倒也不是。”

望着不远处的凤阳,老朱微微定神后,继续说道:

“朝中弊病太多,咱和你们出来散心,也不是因为北伐失败。”

“朝中弊病?”

“是啊。

先前跟着咱打天下的那些武将,自恃功高。

不少人便开始欺压百姓,强占百姓良田。

还出了个词儿,叫什么淮西勋贵。

原本咱想着,这次北伐得胜之后,好好教训他们一番.....”

说到这里,老朱神情怔了一下,随即略有无奈道:

“只是眼下还用的着他们,小惩即可,终究不能苛责过甚。”

虽然老朱极力克制自己的情绪。

可徐达依旧能看的出来,此时的老朱的确有些无可奈何的感觉。

想当年朱元璋率领红巾军,推翻元廷之时。

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又是何等的气吞山河。

饶是最后与陈友谅的鄱阳湖决战,敌强我弱的情况下。

徐达也未曾从老朱脸上看到一丝无奈。

而如今,元廷已经推翻,各路诸侯已成冢中枯骨。

只因先前一起打天下的弟兄,贪污不法。

却是让老朱进退两难,迟迟下不定决心处置。

“大哥,不如由我出面,规劝他们一二?

那些个小辈多少也要给我些面子。”

听到徐达的话,老朱微微摇了摇头。

“若只是那些个武夫作乱还好。

大不了咱将他们叫到跟前,一人给他们一脚,他们自然也就老实了些。

只是天德,治国不同于治军。

李善长自诩文臣之首,他的那个学生胡惟庸,也是聪明至极。

咱最不希望看到的,便是那些没脑子的骄兵悍将和李善长这些文官勾结在一起,欺瞒咱这个皇帝。”

老朱的意思,徐达不是不懂。

若真和先前一样,老朱还是吴王之时。

凡有治军不严的情况,老朱将手下武将叫来,训斥一番,任谁也不敢继续放肆。

可眼下大明初建,虽算的上功成,可依旧是国之初始,安定为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