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四十年,七月二十二日,宣府。
关外,一支全副武装的精锐骑兵呼啸而来。马上的骑兵手握长长的圆月弯刀,身手矫健。领头的是个五十来岁的精壮男子,他叫俺答,鞑靼部落的首领。
就是这个疯子一样的男人,带领着他的伙伴,他的战友,一直在大明的北部军事重镇骚扰侵袭,搞得大明边墙风声鹤唳,民不聊生。或者说九边重镇的边卫闻之色变。
宣府的长城边隘因为年久失修,风吹雨淋倒塌了一块,不知道怎么居然给俺答知道了,于是俺答的骑兵就从这个缺口,长驱直入,攻入了宣府的腹部。
他们如一团狂风,所到之处,见粮就抢,见人就虏,见房就烧。
副总兵马芳得到消息,立即带领所部,迎接来犯之敌。
部下士兵好心提醒:副总兵大人,敌酋俺答势大,是否暂避锋芒,等其他的人都到齐了,再合力围攻?
马芳一鞭子抽下:皇上待我们边卫如国士,我等当马革裹尸,血洒疆土,以报君恩。兄弟们,跟我走,迟一刻,就有几百,几千的兄弟姐妹受苦受难。
蹄声得得,如烟似的,直奔敌酋!
远远的,看到鞑靼骑兵正在烧杀抢掠,看到大明百姓遭受苦难,士兵们如遭火烫,义愤填膺,一声呼喊,杀了过去。
鞑靼骑兵善于马上骑射,圆月弯刀凌冽异常,但是,如果他们离开了马,就好比虎落平阳,龙入浅滩,束手束脚,不能施展他们的优势。
就一会功夫,那些本来还耀武扬威,作威作福的鞑靼骑兵,就身首异处,一命呜呼。远处的鞑靼骑兵一看情势不妙,赶紧上马而逃。
马芳带领着边卫,看到那里浓烟,就带领着所部杀向那里。
鞑靼骑兵骚扰边民,其目的就是抢,就是虏,士兵都是分散出去,所以短暂的时间内,是集合不起来强大的主力部队的。再加上大明边卫平时也训练有素,以大兵团对付小股骚扰之敌,其实也确实是绰绰有余。
到晌午时分,鞑靼骑兵也都落荒而逃。
随着咣咣咣的几声锣响,马芳也收队回营。
看着满目疮痍,马芳凄然北望,鞑靼不除,我辈安有宁日?百姓安有宁日?
同年九月十三日。
俺答带领精锐,公然进犯居庸关。
远远的,铺天盖地的一片骑兵,马刀出鞘,刀光闪亮。
居庸关守边的边卫立即点燃狼烟,一道道狼烟直直的升上高空,所有的关隘边卫,都得到了警报,立即各就各位,准备迎接来犯之敌。
居庸关守边领导是参将胡镇。胡镇是久经考验的,一直都是在边卫,和鞑靼战斗中成长起来的优秀战士。他知道怎样对付鞑靼的侵袭。他立即登上长城,指挥边卫做好防卫。敌人攻城要组织还击,敌人射箭要做好防卫。
鞑靼骑兵第一攻击波开始了。箭如雨下,嗖嗖嗖不绝于耳。大明边卫则躲在城墙的墙垛后面,安然无恙。
俺答看城墙上面没有动静,令旗一挥:攻城!
随着牛角呜呜呜呜呜呜呜的吹起,鞑靼骑兵抬来长长的梯子,靠到居庸关城墙边上,顺次而上。
大明守边卫士,如从天而降,一阵猛烈射击,乱石猛烈抛下,鞑靼骑兵一个个从上面滚落而下。
有的即将要爬上城墙的垛口,就被士兵用长枪刺落下去。
战斗激烈惨烈。大明守边卫士,一次又一次的攻击正在迎面而来的鞑靼骑兵。
胡镇站在城墙垛口上面,居高临下,看到那里有危险,他的红旗就指向哪里。
战斗如火如荼,俺答终于看到问题所在,俗话说得好,擒贼先擒王,打龙要打头,看到城墙垛口上的胡镇,他立即弯弓搭箭,嗖的一声,射了出去。
边卫胡小山看到情势紧急,一个飞跃,挡在胡镇面前,飞箭直直的插入胡小虎后背。
胡小山:参将大人,小心!
胡镇一把抱起胡小山,眼含热泪:兄弟,是哥哥连累你了。
胡小山:大人,大明不能没有你,有你在,居庸关就在。。。。
胡镇看着胡小山慢慢的闭上眼睛,凄厉的呼喊:小山,小山,。。。。。
胡镇一扭头,看到俺答狰狞的面孔,回手就是一个甩箭。哪想到俺答不躲不避,居然艺高人胆大,空手套白狼,一把就接住了胡镇的袖箭。
真是胆大心细,临危不惧,胡镇打心底里佩服俺答的武艺高强,朝着他竖起来大拇指:好样的!
虽然我们是敌人,但是你的高超武艺,我是佩服的。
也可能良心发现,也可能惺惺相惜,俺答居然鸣锣收兵,打道回府了。
部下不服,责问俺答:大汗,我们正攻击正酣,何以收兵?
俺答喟然长叹:守边的胡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