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一
第一章 忧愁之际,酒楼上来了俩老头 (1/2)

洪武七年,应天府,望仙楼上

林枫正坐在自己的专属座位上发呆,桌上的食物是一口没动。

实在是没胃口。

来到大明二十年,好不容易变得富裕起来,却听说朝廷马上要关闭所有的港口,这可就断了自己的财路。

作为穿越而来的人,虽然对大明历史不太熟悉,可朱元璋的海禁政策还是鼎鼎有名。

之前虽然海禁政策也有,可总能想到办法出去。

要是按照现在知道的消息,以后片板不得下海,那就惨了。

愁啊!

林枫轻叹了一口气,该如何保住海上这条财路。

林枫的叹气声引起了隔壁桌两位客人的注意。

“小兄弟,看你愁眉不展,可是遇到什么难处?”

林枫望向对面桌,心里一阵郁闷。

又是那俩老头。

三天了,两个老头每天下午都要来这吃饭。

也不点多少菜,每天都坐在附近,就在那观察自己。

搞得跟老丈人看女婿一样。

林枫有些不爽。

上门女婿,林枫可不愿意去做。

没自由啊!

只是自己作为望仙楼的东家,来着是客,不好故作高冷不是?

“老人家,是遇到点困难,愁啊!”

看着林枫一边说,一边挠头的样子,对面桌的两位老者相视一笑。

“可否说出来一听?说不定能帮上小兄弟的忙。”

其中那位气度不凡的老者开口询问。

林枫仔细的看了看开口的老者,接着又叹了口气。

“先生一看就是气度不凡之人,只是晚辈所遇到的问题太大,不是一般人能解决。”

“除非上达天听。”

说完,林枫用手指了指天上。

听到林枫这样说,之前开口询问的老者看向坐在自己旁边的老人。

见老人轻轻点了一下头,才又开口。

“老夫在朝堂上还认识几位大人,小兄弟的事情不妨说出来,说不定能有办法。”

见老头执意想帮自己,林枫脱口而出:“海禁”

然后,就是长久的沉默。

海禁,这是朝堂上这段时间都在商议的事情。

倭寇侵扰、海盗猖獗、还有不法商人私自勾结官员走私贩卖货物。

大明北方还没有平定,实在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管这些。

所以,海禁势在必行。

“小兄弟可是对海禁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林枫看着眼前的两个老头,心里嘀咕。

有什么看法,看法多了去了。

“在晚辈看来,海禁大可不必。”

“倭寇侵扰,海盗盛行,杀了就是。”

“官商勾结,走私贩卖,一并杀了。”

“至于百姓出海,无非是为了讨生活。”

“要是能吃饱穿暖,谁愿意去海上过那些危险的日子?”

原本以为林枫能有什么高见,结果只是空话而已。

“要是真如小兄弟你所说那么简单就好了。”

一直开口询问的老者也叹了一口气。

正准备继续说,却听林枫又接着开口。

“提高粮食产量,百姓们有吃的就不会想着出海。”

“商人出海,是因为我大明的货物贩卖到其他地方有几倍的利润。”

“既然有几倍的利润,商人做得,那朝廷何不自己做?”

“至于民间商人,制定合适的制度收税。”

“收上来的税可以用来开拓河道,修建水利工程。”

“这样,百姓们能安心生活,大明的国力也会持续增强。”

说着说着,林枫却不继续了。

在这里说了有什么用,真正的决策者又不会这样想。

“不说了,说了也没有。”

“先生要是在朝堂上真认识某位大人物,就帮晚辈把几样东西给献给当今皇上。”

林枫喊来店小二取来一个木盒,放在对面桌上。

木盒里放着土豆、番薯和玉米,都是经过精心培育的高产作物。

两个老头盯着三样东西看了又看,确定自己从来没见过,一起望向林枫。

“土豆、番薯、玉米,大海另一边的产物。”

“经过我的精心培养,现在产量还不错。”

“番薯亩产七八石还是没问题的,只是要配上合适的肥料。”

懒得看两个老头惊讶的表情,林枫给完东西,自顾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