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世界,大乾朝。
元平三十年冬,醉心修道的太上皇下诏退位。
新君登基即位,改元隆武。
适逢新春,大赦天下,普天同庆。
朝堂一派歌舞升平,无人注意到边疆外的细微变化。
隆武元年春,东北方向日益崛起的女真族拒绝纳贡,借机起事!
女真首领怒哈叱自立为汗,定国号为后金!
三个月时间攻占大乾辽东半数之地,八旗兵锋直逼山海关!
塘报抵京,朝野震惶!
年轻的隆武帝力压议和派声音,执意出兵镇压。
但内有太上皇掣肘,外有勋贵派系阻挠,最终只挤出了六万兵力出关抗敌。
将领人选方面,隆武帝完全放弃了曾在开国时期立下赫赫战功的四王八公十二侯一脉子嗣,而是选择了出身寒微的后起之秀。
事后证明,这是隆武帝最高明的一招妙棋,同时也为日后清洗四王八公十二侯一脉埋下了伏笔。
……
然而,北疆战火并未如隆武帝预想的那般“天兵一到,贼寇授首”。
女真一族半耕半牧,在一代枭雄努哈叱的统领下组建八旗军,战斗力着实非同小可。
反观大乾一方,近百年无大战事,将士早已忘记了血与火的滋味。
况且朝中还有老勋贵派系的阻挠以及退位不退权的太上皇掣肘。
隆武帝与北伐大帅陈长河穷尽精力也只能勉强将八旗兵阻拦在山海关外。
双方互相胶着对峙,这一打就是三年……
……
隆武三年秋。
山海关。
四十岁的主将陈长河因日思夜虑,须发皆已斑白,苍老的像一个六十岁老头。
此时远眺关外、满目沧桑。
“三年前陛下送我出征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可三年来我殚精竭虑也只能做到扼守边防,挡建奴于关外,始终无法反推一步。”
“论国力,我大乾百倍于女真,这场仗不该打成这副样子的。”
“唉……”
“陛下的压力太大了,是我……愧对陛下!”
“若年底前不能收复辽东,恐怕太上皇对陛下的忍耐将会到达极限……”
陈长河收起隆武帝的密信,闭上双眼,两行老泪自腮边滚落。
论说,这三年来,陈长河以弱敌强、以少扛多,用捉襟见肘的有限资源据敌关外,和强盛的八旗军打的有来有回,已经能算得上优秀将领了。
可人力有时而竭,决定战争胜负的永远不是战争本身!
这,怪不得陈长河,甚至怪不得隆武帝。
《红楼梦》原著中,见微知著。
贾家的衰败其实就映射着帝国的衰落。
若无巨大变数的出现,帝国也将会像贾府一样“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
眼前的强敌和朝中的局势,容不得陈长河再继续拒守下去了!
他遵照隆武帝秘旨,已经筹划好了最后的布局。
在他的身后,是这三年战争中新崛起的一名年轻将领——秦铭!
密级如此之高的战略规划,陈长河却叫了一名年轻将领跟在自己身旁,乃是因为他已有了新的安排。
陈长河坚信,眼前的这位年轻将领也许就是帝国的变数。
所以,他不允许秦铭毫无意义地死在这即将到来的决战之中!
秦铭,十八岁,工部营缮郎秦业的养子,背景清白。
十五岁从军,跟随陈长河出征三年来杀敌无数,从伙头兵一步步成长为破虏将军。
仅凭杀敌数量便可以载入大乾史册的猛人!
不仅一身勇武冠绝全军,更兼谋略无双、聪颖而刚毅。
是陈长河最得力的部下,同时亦是隆武帝及主战派大臣最为看好的军中明日之星!
可以说是秦铭与陈长河一起铸就了山海关铁桶般的防线。
同时又因为秦铭的存在,时不时还能率大乾骑兵出关与八旗精锐野战一番而不落下风!
“陈帅……”
秦铭看着陈长河黯然的眼神,想劝说些什么。
他实在怕陈长河坚持不住,就此一蹶不振。
要知道,现如今朝野上下,主战派的将领那可是屈指可数,陈长河便是中流砥柱。
若陈长河一垮,隆武帝必然下台!
太上皇强势,勋贵一脉把持军权,若再失去隆武帝从中斡旋,那么议和派必然独据朝堂。
到那时候再谈消灭建州女真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