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一年!
奉天殿。
气氛凝重。
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听着下方官员的奏言,神色肃然,眉头紧锁。
“洪武七年八月,台州府遭受倭寇侵扰,八千守军不敌三万倭寇,被破城而入遭劫掠,损失财帛不计其数,上千妙龄女子被掳走....”
“洪武九年六月,宁波府遭五万倭寇入侵,一万守城将士死伤近九成,小半个宁波府的财物几乎被搬空,损失不可估量,城内百姓死伤无数....”
“洪武十一年三月,泉州府造倭寇洗劫,一百三十七艘新建船只被劫掠,数千女子失踪,城内所有粮仓被洗劫一空,饿殍遍地....”
“自洪武元年到如今,倭寇屡屡入侵我大明沿海府城,造成的损失,已逾千万两白银,实乃我大明之心腹大患。”
“臣认为,倭寇日益强大的根源在于浙闽一带海运贸易昌盛,给了倭寇可趁之机。”
“倭寇无论是劫掠这些商船,还是暗中派遣船只假扮成商船,来往于海外岛屿和陆地,获取自身发展所需的资源,都能让他们不断壮大。”
“陛下,臣建议进一步禁海,阻止浙闽一带百姓出海贸易,以此来断绝倭寇壮大的根源。”
李善长铿锵有力的声音在大殿内响起,顿时引起一阵哗然。
倭寇之患,朝堂之上的人,皆是有所耳闻,但却不知已经严重至这般地步。
这些年,大明因为倭寇而造成的损失,竟然超过了千万两白银。
要知道,大明一年的税银也不过三百万两,即便是加上其他种类如粮税、绢税等,折算过后,各项相加也不过千万两。
倭寇之患,几乎都快赶上北元余孽对大明的威胁了。
听完李善长的话,朱元璋眉头皱的更紧了。
满堂沉默,文武百官皆是明白,陛下这是在思量应对之法。
须臾之后。
朱元璋重新坐正身子,昂首挺胸,威严的目光扫向前方,朗声道:
“即日起,凡大明百姓,皆不得出海贸易,所有船只,收归朝廷统一管理,沿海居民,皆往内陆迁徙五十里,凡有违者,无论官民,一律处死,货物家产收缴,归告发人所有。”
朱元璋威严的声音在奉天殿荡漾开来。
文武百官皆是肃穆一片。
唯有前方亲王一列中,楚王朱桢有些异样。
因为,他知道,薅便宜老爹朱元璋羊毛的机会又到了。
朱桢穿越的时候,绑定过一个超级剧透系统。
顾名思义,只需要剧透,就能够从系统获得奖励,而且,被剧透的对象,身份地位越高,所获得的奖励也就越丰厚。
作为大明地位最高的洪武大帝朱元璋,自然成了朱桢疯狂薅羊毛的对象
“父皇,儿臣有本要奏!”
在文武百官极度震惊目光的注视下,朱桢向侧方跨出一步,来到大殿中央,与左相李善长并立。
“说!”
朱元璋目光扫了过来,看到是朱桢这个老六,心中顿时有些不安。
“父皇,儿臣认为海禁一事实为不妥!”
“自东汉海运贸易大规模出现以来,一直都是历朝历代最为重视的一环。”
“三国时期的孙吴,地处江南,多乡绅地主,单凭土地耕种所得税收,根本不足以支撑整个东吴的开支,是庞大的海洋贸易,支撑起了东吴的大部分战争开支。”
“无论南北朝,还是隋唐,朝廷都大力支持海洋贸易,这让中原王朝实力日益强盛,至大唐开元年间,几乎到达一个巅峰的状态,万国来朝,何等壮阔。”
“后至两宋,海洋贸易更是出现了新的发展,商队远赴北非,交易所得大量珍稀物品,所得收获,远非土地能赋予。”
“持续的海洋贸易,非但能够给大明带来更多的财富,而且还能和天下各国互通有无,不至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造淘汰。”
“父皇,你不能因噎废食,因为小小的倭寇之患,而选择禁海。”
“几十年后,如今远落后于大明的西方众多小国,便会开启大航海时代。”
“甚至百年后,还有新大陆会被发现。”
“西方众多落后小国在大航海时代,实力迅速积累,殖民地遍布天下,甚至还出现了日不落帝国,疆域之广,足可比肩数个大明!”
“财富的迅速积累,加快了西方各国的发展,逐步赶上大明,乃至超过大明。”
“父皇,禁海就是故步自封,会让大明跟不上世界的步伐,最终汉人会成为西方人随意贱卖的奴隶。”
“甚至是,从来未被我大明放在眼中的倭国,在将来某一天都敢骑到我们汉人头上拉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