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一
第一章 教授级军工工程师 (1/2)

1937年,晋西北,韩庄修械所。

张卫东看着水盆中自己的倒影。

这是穿越了?

忽然一股庞大的记忆涌入到了张卫东的脑海中。

消化了记忆之后。

张卫东才终于明白,自己是穿越到了亮剑的世界里。

而且现在正在李云龙率领部队新一团驻地的附近韩庄修械所工作。

自己的原身是在老大哥那边留学回来的科研人员,刚被调过来不久。

张卫东也知道,韩庄修械所是黄崖洞兵工厂的前身。

后来因为韩庄地带受到日军威胁,才搬迁到了黄崖洞地带。

现在还是没搬迁之前。

张卫东十分清楚,兵工厂对于军队的重要性。

就拿黄崖洞兵工厂来说,那可是为我军的作战,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当时黄崖洞兵工厂,月产量步枪三百六十支。

炮弹两千多发。

年产装备可以武装十六个团。

可以说是我军的掌上明珠。

只不过现在的韩庄修械所还远远达不到这样的产量。

张卫东在穿越之前,是国家军械研究所,最年轻的教授级军工工程师。

对于各种制式的武器装备,那都有着非常深入跟透彻的了解。

在这个年代来说,很多远超时代的武器装备,张卫东都可以轻松的画出设计图纸,独自进行研究制造。

看了一下日历的时间。

张卫东知道现在这个时间,距离李云龙的苍云岭战役还有两个月的时间。

李云龙是凭借着自己的过人胆识,选择正面突围,加上轰炸了坂田联队的指挥部,才成功突围。

但是即便这样,张大彪也被困包围圈,李云龙又折返救张大彪。

而且由于李云龙率领的新一团,跟坂田联队的装备差距太大,因此李云龙的新一团也损失不少人员。

张卫东清楚,坂田联队的编制是日军“三单位”师团中乙种第四旅团所下辖的联队。

下辖五个步兵大队,总共人数在四千人左右,不算轻式装备,重装备就有七十二挺轻机枪,二十四挺重机枪。

四门三十四毫米平射炮,六门七十毫米步兵炮,三门七十五毫米山炮。

可以说坂田联队对李云龙新一团是占有绝对的装备碾压优势。

如果李云龙新一团能够有更好的装备。

那也不用损失那么多抗战的兄弟了。

毕竟我们的人命是人命,小鬼子那都不是人,完全是禽兽。

凭什么要用我们的人命换小鬼子禽兽的命?

张卫东想起一笔笔血债,立刻决定。

要从韩庄修械所开始,增强我军的武器装备。

对于前世就是国家军械研究所教授级工程师的张卫东来说。

可以在这个年代研发制造的武器装备很多。

不过凡事总有先后。

考虑了一下这个年代的作战方式。

张卫东决定先设计出便携式的火炮。

因为这个年代日军的作战方式,都是先用先遣部队,试探出对方作战部队位置。

接着用火炮重火力覆盖。

重火力覆盖一遍之后,再派遣步兵部队前进进攻。

如果还有其他位置有对方作战部队。

那日军会再次用重火力覆盖。

总之,都是用火炮重火力尽可能的消灭对方作战部队的有生力量。

再尽可能少损失已方部队人员损失的前进进攻。

也正是因为我方部队没有重火力反击,所以基本上每次作战,我方损失都会远超日军。

所以张卫东决定,最先要设计出便携式的火炮武器。

略微思考了一下。

张卫东就决定先设计制造,63式107毫米火箭炮。

当然了,这种火箭炮也有另外一个名字。

简易版的喀秋莎火箭炮。

这种火箭炮的制作简单,容易量产。

而且操作方便,士兵学起来也简单。

毕竟属于全火力覆盖的武器装备,不要求太高超的准度。

只要覆盖到要求的区域就可以了。

最主要的是,这种火箭炮的威力还十分可观。

平均发射时长条件下,十秒钟就可以让十二枚炮筒发射一遍三行四列十二发炮弹。

这可相当于一个榴弹营的火力标准了。

但是这些操作只用一个人来操作就可以完成。

而如果用普通的迫击炮,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