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三年。
北京皇城附近的一座别院,门前递拜帖的人排着长队。
这不是一般的行贿受贿,而是光天化日之下公开的卖官鬻爵。
“大人,这是在下的拜帖。”
常封对着管家施礼的同时,从怀中掏出了两个信封。
虽说宰相奴仆七品官,但当面被叫大人的时候却不多,管家听了点头一笑,内心甚是欢喜。
他接过两个信封眉头先是一皱,随即便舒展开来,心领神会地打开那个封面无字的,一抽便露出一张三千两的银票。
“公子不用等了,现在就可随我进去见周大人。”
常封看着排着长队的买官者,又喜又感叹。
这年头儿果然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啊,钱多了买官儿都能插队。
管家进去禀报之后,也就十分钟不到,常封便见到了大明现在炙手可热的人物——次辅周延儒。
“你找老夫何事啊?”
周延儒用碗盖儿拨着茶叶,头都不抬地问道。
买官儿的人很多,他并没有将常封放在眼里,这很正常。
即便真的重视,也不能表现出来。
当官儿要讲格局,哪能一见银子就两眼放光嘴里流哈喇子呢?
现在是崇祯初年,皇帝尚未彻底掌权,内阁权臣还不是高危职业。
“启禀周大人,在下家族在江南经商,颇有些资财。”
“如今想光宗耀祖,顺便寻求庇佑,想以身外之物谋一个前程。”
言罢,常封就从怀中掏出一沓银票和几张地契。
周延儒看到银票的厚度先是惊了一下,捻开看了几眼,更是觉得不可思议。
这年头儿买官无非当个生意做,为的是捞银子赚钱。
可这个年轻人给的银票差不多有二十多万两,这还没算地契呢。
要知道那几张地契可都是京城繁华处的院子,少数也得十余万两。
“你想要个什么官职啊?”
周延儒心里有点儿打鼓,万一这小子张嘴要个尚书侍郎啥的,还真有点儿难办。
“回禀大人,在下没有功名在身,文官怕是吃不消。”
“您干脆就给我弄个千户之类的武将干干得了!”
周延儒听了不由得翻了个白眼儿。
“什么千户?本大人直接给你弄个总兵!”
我堂堂当朝次辅,大明响当当的人物,你掏了这么多银子,就买个千户,这不是砸我的招牌嘛!
传出去这生意还怎么做?
“哎呀!”
常封听了就是一惊,赶紧拜道:“谢周大人!”
“嗯!”
周延儒站起来捻着胡须点头道:“你三天之后便可拿着吏部文书走马上任。”
常封离了周府回到客栈以后,而后就是静静等候了。
这年头儿官场讲究的就是信用,他们对百姓未必守信,但卖官肯定是言出必行,周延儒不会让自己失望的。
在客栈的房间里,远处的街道尽在眼底,常封心中感慨万千。
他其实是个现代人,在大城市工作几年后回家修缮老屋,无意中发现祖传了几百年的石屋,竟然有随意穿越时空的功能。
他穿越到的朝代是大明,运气比较差的是年代却是明末的崇祯年间。
好在石屋可以来回穿越,他可以不断地把现代东西带到明朝倒卖。
要知道,现代哪怕是很稀松平常的小物件儿,在明朝也是奇珍异宝一般的存在,根本不愁销路。
常封通过这种方式,几个月时间便赚到了几十万两的银子。
不过,崇祯年间是个什么情况,他非常了解,接下来就是不断的灾荒和兵乱。
所以他才辗转来到京城,想通过获得一个官位来保证自己在大明有平静的一亩三分地。
乱世当然是有兵的武将吃香。
三天之后,常封如约又来到了周府。
“常公子,本官在陛下和韩首辅面前没少替你说好话。”
“陛下最后决定让你去当大同总兵。”
常封听了大喜过望。
他本以为最多买一个普通地方的总兵官当当,结果没想到却是大同的总兵。
不过这也说明大明越来越没谱了,大同这种险要之地,事关首都安危,总兵官竟然可以买卖,岂有不亡之理?
“如此甚好,多谢大人成全!”
常封没有丝毫犹豫,因为他明白,倾巢之下无有完卵。
大同若是落入一个无能之人手中,大明都将不复存在,自己岂能寻得一处安稳之地立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