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一
第1章 穿越红楼! (1/2)

大夏,神农六年。

匈奴南下,侵略中原,民不聊生。

此时,雁门关一处军帐内。

一位壮汉看着床上的瘦弱身影,轻轻叹了一口气。

“唉,这都好几天了,少爷怎么还没醒。”

“如果少爷战死沙场,我要怎么向老爷交代啊......”

贾珝隐隐约约听到一些动静,用力睁开双眼。

映入眼帘的是一位魁梧健壮、胡子拉碴、满脸凶相的壮汉,摸样正是他前不久追的一部电视剧里的角色。

耿护院!

没来得及多想,贾珝突然头晕目眩,疼痛不止。

经过短暂的头痛后,一段段陌生的记忆如同潮水般涌入他的脑海。

“贾珝,贾政和周姨娘的儿子,一个地位低下的庶子。

从小不得宠,但酷爱读书,年仅13岁就中举,成为大夏最年轻的举人。

本来能通过科举制度,提高自己的地位,改变命运。

无奈误入军营,开启了另一番人生……

最近几年。

异族势力涌起,匈奴频繁南下入侵中原,烧杀抢夺,无恶不作。

为了抵抗匈奴的入侵,夏明帝主动出击,多次派遣将军和士兵北击匈奴。

前后将近三十万余人。

然而。

匈奴自小善骑,马术射技精湛,相当于全民皆兵。

由于自小练习,他们的身体异于常人,经常能完成一些当时觉得无法想象的事情。

再加上。

他们地广人稀,酷爱骑马和弓箭,骑兵技术一流,号称马背上的天下。

而中原由于多种原因,很难大幅度装备骑兵。

打仗自然不及匈奴。

多次战败后,大夏的士兵大幅度减少,只能继续招兵买马。

贾府作为四大家族之首,宁荣二公又是大夏王朝的开国元勋,自然不能坐视不管。

前不久。

皇帝亲自召见正五品工部员外郎,贾政。

这次的目的。

自然是希望贾府能派出一位青年才俊,支援边关,尽一份微薄之力。

贾政心里也清楚。

这么多年,贾府的势力一直在走下坡路,远不及荣宁二公在位时期。

其中的原因,自然是因为贾府这么多年,没人在从军这条道路上有所成就,封个一官半职。

其次。

这个战火纷飞的动荡年代,战乱频起。

想要过太平日子,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就必须先平定战乱。

这就更加凸显武官的重要了。

实话实说。

其实。

贾政也希望贾府的子孙后代,能再出一个像荣宁二公那样,

战功赫赫,威名远播的神威大将军。

只是当他拿起族谱时,这位“幸运儿”的人选一下就难倒他了。

思来想去,最佳人选落在了贾宝玉和贾珝两人的头上。

对于这两人。

贾政更加倾向于宝玉。

一方面,在贾政的心里,贾珝的聪明才智是略高于宝玉的。

再加上。

贾珝前不久中举,贾政更希望贾珝走科举之路。

另一方面,宝玉作为自己的嫡长子,贾政自然希望他有所成就,以后能顺利继承自己的家业。

然而。

当他把想法告诉贾母和王夫人时,却遭到了两人强烈反对。

理由是贾母和王夫人都担心宝玉的安危,怕他战死沙场。

尽管贾政有意栽培宝玉,想让他在从军之路上有所成就。

但荣国府的最高掌权人是贾母,他无法左右最终决定。

最后。

贾母还是决定派贾珝支援边关。

就这样。

柔弱又文雅的书生,贾珝被迫前往边疆,镇守边关。

作为贾府的少爷,贾珝自然不会是虾兵虾将。

他被分派到陈胜将军的麾下,成为了一位有名无实的“偏将”。

镇守边关这等苦差事,贾珝这等文弱书生,自然是hold不住。

为此。

贾政还特意派亲信耿护院,保护贾珝的人生安全。

然而。

贾珝的身体实在太弱了!

经历几场战争后,他的体力耗尽,最终倒地不起。

耿护院第一时间将他从战乱中解救出来,带回军营疗伤。

只可惜,事与愿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