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夏,京都,锣鼓巷四合院。
今天院子里格外热闹,所有人都在王明理的通知下赶了回来,参加棒梗的出家仪式。
作为四合院第一个即将出家的青少年僧人。
年纪轻轻能够看破红尘,大彻大悟,削发为僧,简直比七十年代出一个清北大学生还稀奇。
不仅院里人很好奇。
左邻右舍的大院,乃至附近几条街,都有不少人来赶热闹。
整个中院堵得几乎水泄不通。
人头攒动的尽头是贾家门口。
王明理作为院里的话事人,正安抚棒梗的家属。
“怀茹,有点热情,棒梗又不是死了,他只是出家,你一脸淡漠没必要。”
“小当,尽情笑吧,以后贾家的资源以你为中心。”
“槐花,别瘪嘴,想办法让你二姐尽快出嫁,贾家就该你当家做主了。”
这就是王明理,说话句句是真理。
自从踏入四合院,便以真理教人,以物理服人。
秦淮茹三人对王明理的语气和说话方式习以为常,不仅没生气,反而很受用的微笑。
倒是旁边的万佛寺高僧,听得眼角不停抽动。
“让让,都给老娘让让。”人群后方传来贾张氏的声音,她嗓门很大,一点都不像中老年妇女。
同时力气也大,身材健硕,皮肤黝黑,双臂像普通人的小腿一样粗。
此时左边肩膀扛了一麻袋红薯,右边肩膀挎了一箩筐白萝卜,负重一百多斤。
这副刚猛的形象,很唬人。
前边有人让的慢了,贾张氏肩膀一撞,不仅把挡在前边的人撞开,还连带着把附近几个人都撞得趔趄。
引得许多人怒目而视,但看清贾张氏的脸,妈呀,农村健身狂魔贾张氏,全国女子大龄组健身冠军。
惹不起,不能惹。
前些年特殊时期,有人对精神导师王明理不利,贾张氏弹了弹背心肩带,扎下马步撩翻十多个壮汉,一战打出赫赫凶名。
数年过去,余威未消。
人墙识趣的分开,贾张氏走到贾家门口,看到棒梗很是激动。
但还是按捺住,朝向王明理站定,虔诚深鞠一躬:“导师好,几年不见,您依然玉树临风,威严有增无减,气度蒸蒸日上。”
“嗯,小张,看你这块头,最近几年在农村干得不错。”王明理上下看了眼贾张氏,略有赞赏。
比起原剧里的肥胖老婆子,现世界的贾张氏全身都是腱子肉。
还不是死肌肉。
而是经过千锤百炼,以及田间地头体力活练出来的灵活肌肉。
“我进步很大,原来一天耕三亩地,现在能一天耕五亩。”贾张氏得意扬起健硕的肱二头肌。
“还行,但不要骄傲,你要继续努力,争取比牛能干,牛累死了,你还活着,这才是实力。”王明理及时指点,免得弟子骄傲。
“多谢导师指点,小张我又受教了。”贾张氏重重一点头,直起身,不由看向了棒梗。
王明理目光一动,轻轻摆手:“跟你孙子好好告别,以后你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了。”
贾张氏过去跟棒梗说话。
许大茂端着一大碗猪肉,走进了中院。
环顾人墙,他不急不躁凑近,脸色谦逊,语气平和:“各位,行个方便,请让一让。”
前边人回头,见是许大茂,立刻肃然起敬的打招呼。
还顺带提醒旁边的人。
大家一见是许大茂,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市十大具有卓越奉献精神人物,全都热情打招呼。
“许大善人。”
“许好人。”
“许雷锋,你端碗肉做什么?”
“你也凑棒梗出家的热闹,一边吃肉一边看?”
“那不能,人许雷锋只吃馒头,钱和肉都是捐给穷人。”
“那这肉到底给谁端的?”
迎着面前几张好奇的脸,许大茂嘴角扬起一抹微笑。
“自然是给棒梗,他不是要出家了吗,以后终日清汤白水,我就想让他在出家前好好吃顿肉,毕竟这孩子打小就馋肉。”
倾听的人立刻心生感动和敬意。
“您真是好人,从来只考虑别人,不愧是轧钢厂活雷锋。”
“您是这个。”有人干脆竖大拇指。
许大茂却摇头摆手,“谬赞了,我以前什么样,你们忘了,我可没忘,我能变成现在这样乐于助人,竭尽所能为人类解决困难,都是我精神导师王明理的功劳,你们真正该佩服的是他。”
说完,淡然穿过人群,来到贾家门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