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康熙微服私访记
大清,康熙五十五年
经历了明末乱世,清初乱战,三藩之乱等一系列战争之后,天下终于进入了短暂的平稳发展阶段。
民间一片和谐,但此时朝堂之上却是刀光剑影、波涛汹涌。
皇帝老迈,精力不济。
皇子夺嫡,争权夺利。
忠臣良相,权臣奸臣。
贪官污吏,能臣良吏。
以百姓为中心,以百官为中心,还是以皇帝为中心。
皇帝,皇子,百官,百姓,如何平衡各方利益。
多重势力相互纠缠下,在刚刚平复的天下,重新集结起足以翻天覆地的动荡不安力量。
这个皇朝到底是要继续强盛,还是不断衰败;是半死不活的坚持,还是破茧成蝶的重生。
一个不该出现在这个时代的人,成为这个皇朝的皇子龙孙,这一切到底是镜花水月,还是历史的选择。
..............
京师
康熙五十五年的京师早已恢复至盛世阶段。
街道上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游人如织,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一片繁华景象。
一代明君康熙帝已经当朝五十五年,现在天下承平日久,百姓早已忘却了战争的伤害。
在时间的侵蚀下,无奈地习惯了满族的统治,无奈地接受了新兴的清朝政权,甚至在心底里认同了康熙爷的统治。
此时喧闹的街道上,各行各业繁华有序,街市上的各色人等都在忙于自己的生计,追逐着明天更美好的生活。
但是。
有两个老人的行为却有些突兀,这两人年龄大约都是六十多岁,但是精神却依旧矍铄。
尤其是两人身穿一身华丽的锦袍,更加显得精神奕奕,身份非凡。
同时两人的身后紧紧跟着一辆马车,不过车上却没有人乘坐。
就连车夫也是亦步亦趋地牵着马跟在两人身后,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唯恐影响前面两人的兴致,和伤害到旁边的百姓。
更远的地方依稀可以看见,几十个身形干练的护卫远远地戳在身后,精神紧绷,一副随时准备出手的戒备姿态。
这两个老人中,尤其是走在前面的那一个老人,仪态威严,但是却总是面露笑容,给人一种很是亲近的感觉。
此刻他正在街边的小摊上询问货物的价格,听到商贩的回答之后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抑或者遇到心仪的物品也会挑出来,交给后面的另外一个老人,然后身后的锦袍老人面带笑容地利落结账,丝毫没有怨言。
身后的老人虽然也是身穿锦袍,但仔细观看的话可以发现无论是用料还是做工都不比上前面的老人。
神情之间给人一种不怒及威的感觉,一看就是富贵人家出身,非富即贵的人士。
然而这个老人行走之间却总是落后前面的贵人半步,言语之间以及面容总是漏出几丝讨好的意思,并且一切行动都是那么的自然,丝毫不会让人觉得有什么突兀。
京城的人士确实是见惯了各种稀奇古怪的世面,反而对这两个行为表现有点奇怪的老者没什么别的想法。
还以为又是那个大官出来微服私访呢,或者是哪个偏僻地方出身的官员要调到京城任职。
因此,也很是识趣地说着各种吉利话,希望能多做一份生意,或者结交一份善缘。
武丹知道眼前这位主子的心情不是很好,因此一路上一直试图在找话题,希望能让主子高兴一点,但是自己笨嘴拙舌的一直找不到好的语言。
现在看到街上一片繁华,主子刚才也露出了笑脸,现在身边也没什么密集的人流。
因此武丹凑趣地俯身低语道:“主子,你瞧现在的京师是有多繁华,还记得主子您刚登基的时候,这里到处都是破破烂烂的,街上也都是乞丐。”
“现在仅仅几十年的时间,京师现在的繁华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前明,百姓们现在都吃得饱、穿得暖,家家户户丰衣足食,路不拾遗,真正的是一副康熙盛世图景啊。”
康熙脸上一副自得的表情,但是言语中却是另外一种味道:“你啊,在外面几年什么也没学会,就学会了拍马屁。”
武丹一看康熙没有生气,更加来劲了:“主子,奴才可不是瞎说的,你看现在京师这一副生机勃勃的气象,谁看了都要说一声主子英明。”
“而且,奴才为主子镇守两江,两江的百姓现在日日盼着主子能够再来一回江南,看一看江南的新气象。”
听到去江南的字句,康熙的脑海中闪过了江南的美景,心中也有了几分酸涩,但依然笑容满面地说道:“老了,现在的精力不如从前了,忍受不了车马劳顿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