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五年,冬!
大明王宫,御书房!
此时夜已深,可是王宫御书房的灯依旧还亮着。
御书房外,飘着鹅毛大雪。
地上也早已经铺了一层厚厚的积雪。
那雪白的积雪跟那漆黑的黑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御书房内,一个两鬓斑白的老者正坐在炉火旁。
这老者里面穿着一件黄色圆领服,衣服前身有圆形龙纹。
外面披着一件厚实的貂皮大衣。
头戴翼善冠,浑身上下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威严。
这老者正是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此时,朱元璋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丝毫的睡意,只有满脸的憔悴。
他微微皱着眉头,心中似乎有这无限的忧愁。
想当年,他从一个乞丐,白手起家,经历无数大大小小的战斗,败了无数敌人,终于打下了一个偌大的大明江山,什么风浪没有经历过。
可如今转眼间,他已经六十多岁,垂垂老矣!
也许说不定哪天就一命呜呼,撒手人寰归天了!
自从洪武十五年,马皇后病逝后,他的身边想要找个说话的知心人都没有了。
那些随他南征北战的老兄弟,一个个也都离他而去了。
甚至有不少还是被他亲手送走的,如今剩下的更没几个了。
就在今年四月份,就连他最看重的儿子朱标也病逝了。
这让他深受打击。
朱标是他最疼爱的儿子,更是他最倚重的继承人,也是他最满意的继承人。
这些年,他为了培养这个儿子,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心血。
他为朱标设立了东宫,派遣了当时最著名的学者宋濂来教导朱标的学业。
还指派了李善长为太子少师,徐达兼任太子少傅。
这堪称是当年最豪华的教师阵容了。
天下最优秀的文臣武将都聚集在了太子朱标的身边,在他们的熏陶下,太子朱标也都受到了最良好的教育。
当然,朱标也没有让他失望,成为了大明最合格的太子,最合格的继承人。
只是,让朱元璋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么优秀的一位帝国继承人,他用心培养了数十年的太子,就这样死了。
这对于他,对于整个大明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和损失。
他内心更是十分的不甘,数十年的心血就此毁于一旦。
虽然太子朱标已经死了半年的时间,但是,他却依旧还没有从朱标死亡的悲伤中走出来。
其实,他并不怕死。
他怕死后,他的大明江山没有人继承。
他这些日子一直都在思考着大明的继承问题。
因为他知道,留给他的时间恐怕也不多了。
他也不知道能否有足够的时间再培养出一位出色的继承人来继任大明的江山。
他可不想让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大明江山又毁于一旦。
所以,他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挑选出一名出色的继承人,能够把他的大明江山继承下去。
自古以来,皇子夺嫡导致骨肉相残、宫廷祸乱,那是屡见不鲜。
朱元璋自然是不希望他的那些儿子也因为皇位而反目成仇、同室操戈。
而且,他的那些儿子都已经分封出去了,一个个手中都握着一定的兵权。
如果真发生这种情况,那到时候整个大明恐怕也会因此血流成河。
这是他所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他现在十分迫切地想要挑选出一名出色的皇子或者皇孙来立为太子,然后趁着还在还有点时间,为那位继承人铺平前面的路。
这也是他目前唯一能够做的了。
只是该挑选谁来做这继承人,却又是一个天大的难题。
此刻,朱元璋的内心十分的迷茫,这偌大的帝国不知该交给谁?谁又能替代朱标呢?
“蒋!”
良久,朱元璋叹息了一声,然后轻声唤道。
蒋乃是现任锦衣卫指挥使。
原本锦衣卫指挥使乃是毛骧,只是毛骧因为之前的胡惟庸案而受到牵连,后来便换成了蒋。
不过,这锦衣卫乃是皇帝的直属机构,不但是皇帝身旁的侍卫,还负责收集情报和缉捕。
所以,能够成为这锦衣卫指挥使自然都是朱元璋十分信任之人。
“臣在!”
一直守候在一旁的蒋急忙躬身弯腰,低声应道。
“你觉得这皇位传给哪位皇子或者皇孙比较稳妥?”
朱元璋沉吟了片刻,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