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花家,江城。
某个颇有些年份的小区里。
傍晚。
一位白发苍苍,步履蹒跚,身形痀偻老者。
拄着拐杖,缓慢的在人行道走着。
他已经很老了。
花甲之年,半截入土的身体,走不了太久,就要停下来歇息一番。
时不时还会传出虚弱的咳嗽声。
短暂停顿后。
老者望了眼天空,再度缓缓起身。
饱受世间沧桑的眼睛里,充满了对周围一切的留恋。
在其他人眼前,这些只是平平无奇的道路、楼房,在老者的眼中,却是一辈子。
多看了几眼之后。
一声重重的叹息从老者的口中发出。
加上脸上的愁容,嘴角的无奈,以及眼神中透露出的不甘和不舍,再看着那落寞的背影,英雄迟暮的感觉油然升起。
可惜,老者并非什么英雄。
年轻时为国效忠,这是他一辈子做的最自豪的事情。
除此之外。
他就是一个普通人。
一位默默无闻,普通得不能普通的人。
“呵呵,都一大把岁数了,没几年可活的人,居然还有些不甘心,真的是……”老者深吸了一口气,在心中暗暗的自嘲。
“啊?张老师,您怎么出来了?”
就在此时。
两位中年妇女拎着袋子路过。
看见老者都非常热情地打招呼。
那时候在部队里面学习了一点文化,她们那时候因为条件原因没能读书,跟着张老头学过一段时间的文化。
所以内心之中,对张老头很尊敬。
张老头闻言,挤出一丝微笑:“啊,在家没事,就出来溜达溜达。”
说着。
张老头就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向前走。
等着张老头走一段距离后。
两位老太太就开始小声嘀咕了起来。
其中一位老太,抬头看了看有些阴沉的天,说道:“哎你说,张老师的那些儿女也太不上心了,就让他一个人出来,万一要是出了点什么事,这该怎么办啊?”
另外一位老太惋惜道:“唉,张老师的那对子本身经济也不是很富裕,再加上张老师一辈子下来什么都没有留下,到了这个时候肯定是能不管就不管呗,毕竟都是半截身子入黄土的人。”
那名老太微微叹息:“说得也是,可这也不能怨张老师啊,谁不想当个有钱有权的人,我听说在张老师年轻的时候,帮自己的表弟受了罪,落下一个前科,出来之后,他那兄弟就翻脸不认人了,想想还是挺可怜的!”
“还好,我家的娃子,对我还是挺不错的!”
另外一位老太一脸庆幸地说道。
距离不远处的张老头,慢慢地停下了脚步。
他虽然上了年纪,但耳力还不错,两个老太太的话,他都听的七七八八。
心中落寞的感觉愈演愈烈。
已是将死之人,对世间的事物越发敏感。
听到这些话,张老头更加有些接受不了。
过往云烟,种种往事,越发深刻,仿佛就像发生在昨天、前天一般。
不由得,回忆的泪水逐渐湿润了眼眶。
他那一辈,堂表兄弟姐妹多。
有五个。
张老头排行老大。
年轻时参军,虽然没有立下什么战功。
但也是平安无事的回国。
退伍之后分配到了一家工厂工作,待遇还不错。
后来有一天,最小的表弟犯了事。
找上了门。
他刚刚和厂里大领导的千金在交往,万万不能在这个时候掉链子,断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思来想去,老头同意了。
抗下了所有。
虽然只被关了三个月,最后发现是对方的责任。
但这份工作还是丢了。
后来。
按部就班结婚之后,小两口还算是恩爱。
可谁曾想到,老婆难产大出血死了。
留下一个三岁的儿子和刚刚出生的女儿。
在此之后,时代变革,迎来了下岗潮。
他就下岗了。
在此期间,这个表弟多次看望,希望能够倾尽所有帮助他渡过难关。
被他毅然拒绝。
其他堂表兄弟,也不惜借钱给他做生意。
但从来求稳,且有两个孩子要养的他多次拒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