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一
第一章 贪官赵乾 (1/2)

建文四年,燕王朱棣即皇帝位。恢复旧制,仍以洪武纪年,称今年洪武三十五年,明年改为永乐。

这日,朱棣正在御书房内忙碌。

靖难之役后,大明朝政不稳,国库空虚,财政如今是入不敷出。

朱棣为此事烦心许久,如今看着官员上来的一封封哭穷的折子就来气。

都是没用的东西,只会哭穷,没一个有能顶事的人!

不能为咱分忧,还竟会找事!

要他们何用!

朱棣正恼火时,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来求见,进来跪下道:

“陛下,押送贪官赵乾入京问审一事出了些波折。”

“赵乾?”

朱棣回想一下,忆起此人是前阵子被锦衣卫揪出的大贪官。

前两年江南水患严重,朱允炆那小子上位是屁事没干,就惦记着削藩了。

致使有“鱼米之乡”的江南这个大好的产粮区如今粮食减产严重,直接影响了粮食税征收。

他登基后赶紧派人去江南兴修水利,疏通运河。

一是为了解决水患,二是他现在有了迁都的想法,为了日后南粮北运打基础。

这般重要的事朱棣自然监察的紧,结果这个人吃了熊心豹子胆,竟然敢伸手贪墨朝廷拨款!

朱棣当时就派出锦衣卫去抄家抓人,准备把此人作为自己当政来的一个反腐典型去查办。

朱棣想起来就更来气了,笔一甩,破口大骂道:

“这种朝廷的蛀虫就该剥皮填草挂到奉天殿的大门上警示来往官员!”

“你锦衣卫怎么办事的,这么一件小事还办不好?”

纪纲被骂得瑟瑟发抖,苦笑地辩解:

“陛下,非是锦衣卫办事不利,那赵乾其实已经被我们控制关押了。”

“哦?那是出了何事?”

纪纲禀告道:“是锦衣卫押着赵乾离不了扬州府,扬州的百姓把囚车围个水泄不通,不许锦衣卫带走赵乾。”

朱棣皱起眉,大为不解。

“百姓怎会如此?可是那该死的赵乾在位时鱼肉百姓太过,使得百姓有怨言?”

“不是,”纪纲尴尬道,“恰恰相反,是百姓觉得赵乾有冤,要请皇上明察。”

“因怕引起冲突,激起民愤,所以只能先将赵乾关押在当地牢房,如今百姓还不肯离去,在府城外聚集,后续还有刚听到消息的百姓源源不断赶来。”

“他们跪地哭喊,称那赵乾其实是青天大老爷,是难得的好官。”

“锦衣卫觉得兹事体大,不敢妄断,还请陛下定夺。”

随着纪纲的话,朱棣怒火渐熄,转而对此事升起浓浓的兴趣。

“那赵乾当官不为百姓反而使劲儿往自己怀里搂钱,百姓不恨他反而还要包庇他?”

纪纲点头,“确实如此,不敢欺瞒陛下。”

朱棣有些好奇这赵乾是何人了,又好奇他到底做了什么让当地百姓如此记挂他。

“可知赵乾在当时为官做过什么?”

纪纲:“此事还未来得及细查。”

朱棣沉思片刻,干脆道:“走,带上人随咱去亲眼看看!”

……

赵乾还不知道自己招来了谁,他此时躺在牢房中唉声叹气。

隔壁狱友听到,劝他道:

“兄弟,看开点,到了这个牢房就是早死晚死的区别了。没事,咱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赵乾心想你知道什么啊!

他那是怕死吗?

他是求死不能!

赵乾三年前一觉穿越到大明,来了就觉醒了贪官系统。

系统说只要赵乾当贪官被杀就能返回现代,并且当官期间贪的钱还可以给他折算为现代货币带回。

赵乾当时就乐疯了,还有这好事?

贪的钱越多,回到现代拿到手的钱越多!

于是这三年来,赵乾是铆足了劲的揽财。三年扬州知府当下来,贪污白银百余万,房产田地若干,折合下来小一千万了。

终于到今年,赵乾觉得差不多可以收手回去了。

而且朱棣登基上位了,以后日子没有在朱允炆手下好过了。

他最后在水利拨款里捞了一笔,然后亲手把自己的把柄送给锦衣卫,随后锦衣卫上门抄家下狱一整套流程都很顺利。

谁知到被押送上京受审时,扬州府百姓直接胆大妄为拦囚车来了。

他们不惧锦衣卫的刀剑,纷纷替赵乾求情,赵乾轰都轰不走。

感动是感动的,但别耽误我发财啊!

万万没想到,官当得太好还有这烦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