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四
第一章 俩糊涂议论成国府 (1/3)

生于富贵清流之家,一世福报,一世修行,但世间富贵毕竟少数,大多人还是要为了碎银几两终日乾乾,吃身心的苦,吃尊严的苦。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一代,为了不让子孙吃苦,贵族希望后代持续垄断特权,平民梦想一朝翻身。隋唐时期为了打破贵族的特权垄断诞生出了科举制度,大大抬高了读书人地位,于历史进程有大利。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条一步登峰最容易的路,令无数平民饱学之士终其一生为出人头地,效死寒窗。

话说这年盛世之春,经济发达,科举壮大,大明帝都市列珠玑,户盈罗绮,春闱发榜后的首个月内,这条才经三甲骑马夸功名的通天大道上日日熙来攘往,两侧酒楼饭馆天天座无虚席。

就在隔了一街的小市边上,来来往往的人群经过一家两层的小酒楼,注意到柜台前站着两个衣装鲜亮的女子,一个二十出头,一个三十几岁,样子都很有姿色。二人一个打算盘记账,一个理着台面,互相讨论近期见到的新鲜人事。

小妹打完算珠,看着账簿道:“中午开了六桌,连同茶酒总计五两六钱又三百文,有二十八个铜钱的零头我给抹了,都是老主顾。”

大姐一边擦酒瓶子,一边笑道:“晚上已经订了四桌,这两个月生意果然不错。”

小妹抖平账本,也道:“还是朝廷好,自打北直隶换了巡抚,这几年商税少了许多,不像以前生意那么难做,咱们这个小酒楼月月保着厨师和几个大娘家里的开销还是管得。”

大姐笑道:“天子脚下遍地都是银子,只要脑筋活些,总有赚不完的钱。”

小妹收起笔墨,边整理台面道:“总算比我以前在乡里好太多了,那时候光顾的总是大官爷小官爷,只能保本做买卖,不像大城里除了巡逻守卫,愣是见识不到一个官。”

大姐道:“地乡上的官怎比得上京城里的官,何况京城这么大,哪里是咱们这些小商小民能见得到的,乡里尽是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小吏,比起殷实些的平民家也好不了多少。听说上个月放皇榜,中榜眼的公子就是顺天府府丞大人家的侄子,府丞大人和咱们这的巡抚大人是一家子兄弟,他们那些大人物若能开恩多想想我们这些小老百姓,比拜神佛都管用。”

小妹忽而兴奋道:“我也听说府丞大人的家族了不得,他们家从开国兴旺到现在,族中亲戚遍布朝廷以及各省官位。上次有位姓李的客官和两个朋友一起来咱们店里吃饭,听他们喝酒谈到,那位李客官和府丞大人是一个家族,目前是副参将呢!”

大姐惊讶道:“咱这小店还来了这样大人物?你怎知道人家是参将?”

小妹道:“他们喝酒说到的,姐怎么忘了,那位李客官夸咱家的鸡和鱼新鲜,还让送了几只去他家,说他姓李,给银子慷慨的很,我说那位客官看着就一表人才,你后来也说他看着就是讲究又有身份的人”

大姐恍然大悟道:“哦!你是说那个人呀!那不是我家五叔带来的么!三个喝酒里头有个是我家五叔。”

小妹笑道:“姐莫不是不知道自家五叔是个人物。”

大姐道:“我只听家里说,有人去找五叔,都称呼他守备大人。”

小妹忙道:“守备可是跟知州知府大人对位的,姐竟不了解五叔的能为,你做生意有守备五叔撑撑腰,也不敢有人为难了。”

大姐却连连摆手道:“你又是想多了,虽然是我家亲堂叔,但他那样的大人,哪里管我们这些蝇头小利的事,亲兄弟分了家都各负担各的,我个外嫁侄女儿,要是什么都管,穷亲戚帮不完了。再则五叔家又不在这边,我若不操持这门生意,都不定能见到,五叔偶尔来京城光顾生意是看得起我这侄女,有这层关系,真用也只怕一生只能在关口上用一次。”

小妹感慨道:“打铁需要自身硬,五叔抬举还得是自己有价值,倘若有本事为五叔效力的话,还是常来常往的,不然恐怕亲叔叔也只能帮那一两次了。”

大姐笑道:“我能有啥本事为他效力,吃饭便宜几个钱,只怕五叔还瞧不上,说我小本生意不赚。不过我儿子再过两年就满十八了,瞧他不是读书的料子,我也不强迫他,但跟我这小本买卖混不下去,我还打算过一阵子找五叔帮帮忙,看能不能送孩子参军。”

小妹道:“现在不打仗,参军倒是好出路,只是当兵得有军籍,只怕没五叔帮忙不容易呢!姐好好看着,若你儿子能跟着五叔后面先混个小军官,将来做五叔的得力助手,左膀右臂,你这当娘的也跟着有光辉不是。”

大姐道:“光不光辉的无所谓,我养得起自己,也不指望他什么,到底一个男子汉得立起来,不说有大出息,至少养家糊口的本事得有。”

小妹道:“我说你做娘做妻子都是顶贤惠的,不过怎么什么都是你操心呢!你相公也不管管你们的儿子。”

大姐正色道:“男人可不可靠,赚钱最重要,相公一年到头在外东奔西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