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一
第1章·比武 (1/3)

春末谷雨,丝丝细雨后,一阵狂风压得茂密的毛竹如同浪涛般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摇曳的毛竹发出的嘎吱声中,夹杂着竹剑碰撞的声音。

一翠衣男子与一粉衫女子手中两把泛黄的竹剑在翠绿的竹林中,时而有若黄龙嬉戏般游走,时而如沉香救母般力劈华山,两把剑如何进招格挡闪避都浑圆熟练,丝毫不拖泥带水,更不会落在杂乱丛生的毛竹身上,仿佛二人对每根毛竹的位置已经了然于心。

“停!三师弟,今天就先练到这吧。”粉衫女子收起手中竹剑,从腰间掏出手绢递给男子道“擦擦汗吧,三师弟。”

翠衣男子接过女子的手绢擦了擦额头的汗,说道“这个月十五就到我们武夷派三年一度的门人功课考核时间了,这次我一定要赢了大师兄,在师父面前好好得出出风头!”

“那是不是要连我一块赢了?”,粉衫女子抢过手绢给男子一边擦汗一边问。

面对着香汗淋漓的师姐,翠衣男子抓住粉衣女子的手,盯着她深邃的大眼睛问道:“要!而且还要跟师傅说亲,好不好?”

粉衫女答道:“你能赢再说!走了,该回去了。”说完便跑开。

茂密竹林后面是一片整齐的房屋,这便是福建武夷山上的武夷派。粉衣女子乃是武夷派第六代弟子中的二弟子龙紫萱,翠衣男子乃是三弟子林文月。二人的师傅即是江湖人称“铁判官”的武夷派第五代掌门人宋不缺。

这一日便是三月十五,震山的鼓声在武夷山上震荡着。随着鼓声,武夷派八十来名六代弟子在大校场有序站立恭候掌门人。

宋不缺立于台阶之上宣布:“今天是武夷派三年一度的门下弟子功课考核。午时之前,大家到课业师傅处完成课业考核,午时课业考核突出之人,将在大校场参加大比武,决出今年的首席弟子。武夷派众弟子听令!”

众人:“是!”

宋不缺:“课业考核开始!”宋不缺一声令下,武夷派众弟子四下散开,开始进行自己的课业考核。

武夷派不同于佛家道家,乃是以法家思想形成。起初武夷派只是叫武夷会,会内都是一些仕途不顺的文人秀才,既不能考取功名得到一官半职,又不能弃笔从军报效国门。只能聚在这山中读书写字,互相交流修身齐家治国之道。

渐渐地,大家逐渐认可法家的思想是最适合治国,便着重研习法家思想。后来一位习武多年的秀才将研习法家思想中悟道的理论与武学结合,开始创立了武夷派的武学,随着越来越多的有武学基础的人加入到武夷会,把武夷会的武学逐渐丰富,最终形成今日之武夷派。

所以武夷派的课业考核第一项就是考核门下弟子对法家经典是否了然于胸。管仲的《管子》、商鞅的《商君书》、申不害的《申子》、慎到的《慎子》、韩非的《韩非子》皆是需熟背的文章。

午时将至,课业考核结束。功课考核大会主持老师将考核最好的十二名弟子名册给到宋不缺。宋不缺过目后递回课业老师宣布比武名单。龙紫萱林文月及他们的大师兄高岂凡皆进入比武名单。十二名弟子抓阄两两对垒,胜者六人再抓阄比试,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大校场上剩下的正是大师兄高岂凡,二师姐龙紫萱,三师兄林文月这三位年轻一代的好手。

宋不缺面对大校场八十多名弟子说道:“高岂凡,龙紫萱,林文月,你们三人一起上擂台,谁最后一个人留在擂台就是谁赢。”

高,龙,林三人登上擂台,犄角而站,同时盯着两人。

林文月双手一拱道:“大师兄,得罪了!”踏上一步,对着高岂凡使出武夷派“三道拳法”。同门师兄弟对垒,招数都了然于胸,高岂凡踏着“明正步法”配合“三道拳法”闪躲,招架,回击。双方你来我往,如同日常练功一般互拆招式。

“三道拳法”源自法家商鞅的霸道、王道、帝道思路。故此这路拳法既有霸道的刚猛凌厉风格,又有王道注意拳风力道的收势,更不缺帝道的怀柔仁义。

师兄弟二人在台上已经互拆三十多招拳风一连数变,台下众师兄弟看得喝彩连连。二师姐龙紫萱站在台上却也如同台下众人一般看得目不转睛,仿佛这场比试自己并没有参与其中一般。高岂凡突然一个转身,解开林文月后,两步冲到龙紫萱面前,轰出一拳,喊道:“师妹留心啦!”

林文月大喊一声:“师姐!”踏步追向高岂凡。此时龙紫萱一愣,回过神来马上后退一步扎下马步,玉臂轻舒抽出腰间竹剑回手一招“令出如山”刺向高岂凡。

这一招本是武夷派“三重剑法”的起手式,出招简单快捷,旨在示意对手准备进招了,并无什么伤人之意,但以此来拆解高岂凡的招式确实绝妙无比。

高岂凡见状身子一侧“明正步法”立桩如钉定住身体,笑道:“师妹好剑法!”

擂台下众人须臾之间看到这一连串的出招,回招,化解,闪避之精妙惊愕片刻便掌声雷动,一片叫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