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朝代更替,乱世生亦为悲,盛世生亦为喜。
乱象丛生时,必有英雄至,盛况非凡时,必有奸人至,愚者求生,智者求仁,奸者求利,勇者求名,而王者求天下!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日月山河所照皆为天下!
参知天下,今有王朝大黎,统御四海九州已有一百三十一年,从开国皇帝黎太祖李成元至今以立九帝。
当今天子李溯,年号溯文,
李溯二十九岁继承帝位已有二十一年。
而在李溯之前,黎朝发生过一起颠覆国本的战役,史称扶江之变,先帝黎安帝李洪在位期间,扶江王唐汝明反叛,其影响规模涉及荆,杨,青,徐,扶江之变耗时七年之久。
七年之后由黎朝名将陆冉成功铲除叛乱,在扬州嘉兴成功击败唐汝明,斩其首级献与安帝,史称嘉兴之战。
至此扶江之变结束,黎朝得以幸存,可国家常年战争,损耗国本,国库空虚,将星凋零,朝廷大军精锐损耗殆尽,黎朝经历七帝经营辛苦经营的底蕴也已荡然无存。
扶江之变之后三年,黎安帝病逝,由其六子李溯即位。
李溯上位,支持丞相林熙之的政策,与民生息,安分守己,积攒国力,才使得黎朝慢慢的恢复一部分。
奈何扶江之变损失过于巨大,黎朝再难恢复之前的盛世之况。
溯文二十一年二月
大成殿,文官之首林熙之,武将之首陆冉,在他们身后便是黎朝的文武百官,所有人身穿朝服,手持笏板,一言不发。
整个大成殿内显得格外宁静,在这里的官员全部都是中央政权的把握者,位高权重,一群人所散发出来的威严气息,绝不是平常人等所能带来的。
而现在他们面容肃静,很是显然,出事了。
“陛下驾到!百官跪拜~”
随着大太监黄英的阴生高调的一句话,所有官员姿势统一,纷纷跪拜在地。
“恭迎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李溯从侧堂缓缓走向自己的龙椅旁,身穿黄色龙袍,发色由黑夹白,面容威严,神情肃穆。
“平身吧。”
“谢陛下!”
随着严格的黎朝礼仪过后,百官起身,依旧是低头弯腰,朝堂之上,任何人不得直视皇帝,不得藐视皇帝的威严,若有犯者皆按屑王罪论斩。
“微臣有事启奏陛下”
右侧为首官员出列弯腰抱笏,正是当今世名将,黎朝大将军陆冉。
陆冉,当世之名将,年轻时经由扶江王之变一战成名此后经历过大小战役三十二次,征鲜卑,灭南越,收复失地,拓土千里,无一败绩,被世人称为常胜大将军,更是黎朝王朝伏龙两代之功臣柱石,因其谨慎的性格,和清流一般的作风,深受世人追捧和爱戴。
只见此人身高九尺,面容威严端庄,虽已六十有三,却仍不失壮年风范,脸上一处从额头蔓延至鼻梁左侧的一处深刻刀疤象征着这位老将曾经经历的无数战斗,朝中上下,论气场,无一人能出其左右。
“何事?”
而皇帝从出现到陆冉出声,都没有坐在龙椅之上,而是站在龙椅右侧,侧脸望向大殿之外,没有直视过任何一名臣子。
“陛下,北方匈奴在今年初,一月上旬,集结十数万贼兵进犯我幽州边境,边境已有数城皆遭劫难,他们一改往日劫掠之风,这次进犯竟颇有中原战法之意,攻战边境要塞,意在侵略,虽我边疆不曾有过多百姓囤居,可仍有数百名百姓为匈奴所害,男人身亡,女子被掳,据幽州边关守将陈云成所报,匈奴军中似乎出了一位枭雄,名为兀突,行事果断,颇有元帅之风,陛下,此等人断不可留。”
“幽州塞外苦寒之地,现如今天气尚未不曾见暖,匈奴为何会在此时进犯我边境,况且塞外屯兵有十万,何以让匈奴为非作歹?”
李溯显然不是很高兴,堂堂黎朝竟然任由一个匈奴任意侵犯,换那个皇帝都不会好受。
陆冉则是继续沉声禀报
“陛下,边关虽有我军十万之众,可是那些兵卒将士多是屯兵与平谷,平邑,广阳三座城池之内,而边境线过长,三座城池相隔总计有数百里,再者幽州苦寒,骑兵根本无法过多驻扎,所有守卫边防对付匈奴的将士大多都是步兵确保城池不失,派兵攻打匈奴就太过于困难。”
“照陆爱卿所说,岂不是让那匈奴如入无人之境?那朕放在边关的士兵都是吃干饭的吗?”
只见那李溯眼神凌厉望着殿内跪拜这的当世名将陆冉。
“陛下,老臣断无此等想法,只是国境屡遭侵犯,老臣恳请陛下调及西凉骑兵三万与老臣前往幽州,在集结边境十五万守备军士,共计十八万迎击匈奴,保我边境无恙,为陛下排忧!”
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