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四
楔子:全书背景简介 (1/2)

以下为本小说注解,请勿上升历史朝代,以下部分绝大多数资料参考宋朝,稍作修改,不要较真,合理即可。后续如果有修改会随时进行调整。

【区域说明】

国家:景国。

皇城外围是京城。

京城下方是南北两省。

南省下方有日月星三洲。

月州下方为江河淮济四郡。

江郡下方为仁义礼智信五县。

信县下方为稻粱菽麦稷黍六乡。

稷乡山后是七里乡。

【土地说明】

七里乡为七亭七里,面积四十九平方(里),四户或五户共种一方,全乡一共九十九户人家,云家二十四户,苏家,潘家,葛家各二十五户。

七里乡上,水源占据两亭一里,空地占据一亭,剩余四亭六里为田地。

各方道路划分十分工整,因此实行井田制。

景国一里地为五百七十六米。一亩为三分之两千平方米(≈25.8的平方),块田九分均八户,但只有四户在种,折合块田亩数约为五十五亩,四户人家每户各占两块,一共一百一十亩田,中间块田二八分,二份做屋宅,八份公田缴赋税。折算赋税田每户约为十一亩,屋宅面积每户约为一千八百平方米。

井田制的田在本文中属国家所有,未经官府允许不可私自转让,买卖与雇佣。

【劳动力说明】

以下为一个人三日能够打理的田地数量,本文中田地打理为两日或三日一循环,具体情况请勿较真。

①健全劳动力

6-12岁男娃:1.5-2亩

12-42岁男性:4-6亩

42岁以上男性:3-4亩

7-15岁女娃:1-1.5亩

15-40岁女性:1-4亩

40岁以上女性:1-3亩

②病态

6-12岁男娃:0-1亩

12-42岁男性:0-3亩

42岁以上男性:0-2亩

7-15岁女娃:0-0.75亩

15-40岁女性:0-2亩

40岁以上女性:0-1.5亩

③水源出处:河流流经两长亭,家家户户门前均有水,挑水不过一里路。

④说明:赋税田为9亩(5户)或者11亩(4户),欲要交齐赋税,家家户户至少要有两个健全劳动力。欲要种粮食养家,至少要三个劳动力。

【镇县说明】

①稻粱菽麦黍五乡各有一个镇,对于农民而言,小镇的优点:

小摊小贩多,摆摊只需交摊位费,但绝大多数都是加工产物

商品可直面百姓出售,无需经第三方,故价格比县城市场价稍微低一部分。

缺点:第一产物基本卖不出去,家家户户都能自产,不缺这玩意儿。

适合人群:会做加工产品的(二三产业)

②城镇之上便是县,对农民而言

优点:可以卖田地种的粮食(一产)

缺点:未取得行商证前必须经由第三方接手,最高可转手两次。取得行商证后才可不经第三方直接经营。

③行商证

景国境内凡县城之上行生意必须经由官府报备,行商证可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没有行商证,不能在县城经营。

本小说中普通百姓行商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是像本文第4章所描述的一样,将作物交由菜商打理,由菜商出售给百姓,这种情况优点是只需要缴纳进城费,缺点是不能面向大众百姓,必须经由第三方接手,否则算是违法。一般来讲,除了粮食最高可转手两次之外,其他作物最高只可转手一次。

第二种是针对外地人口,想要在县城做生意,直接面向大众百姓,首先需要获得行商证,在官府报备,其次每出入一次城门便需要缴纳过城税。进城后可能还会收取一些其他的费用,比如摆摊之类的区域管理费等等(对于七里乡的地理位置而言,此种方法不适合)

第三种便是本地/常住人口,有县城的户口,或是在县城有房子的,或通过各种方式取得行商证的,均有行商资格,取得行商证后,按照住城税缴纳,这种税率往往要比过城税高。

注:以上为行商证简要说明。

【价格换算】

本文价格参考宋朝,略做修改,景国通用货币为铜钱(文),银子,与金子,其中

1钱=1(足)陌=100文

1贯=1吊=1000文

1两银=1.5贯=1500文

1两金=12两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