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
汉灵帝刘宏荒淫无道,宠信奸佞,时值天下大旱却连年征收徭役,致使百姓民不聊生。
公元184年初。
以张角为首的农民起义黄巾军形成规模,于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共统兵十万发起暴乱。
为笼人心,其人执词: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徐州广陵郡。
东阳县衙。
年过半百,胡须如霜的县令刘辰一边焦急踱步,一边连连摇头。
“蛾贼四起,徐州为富饶之地,必为兵家所争。我东阳如今只有寥寥不足百之兵卒,若贼寇来犯,我东阳必将拱手与人,这、这该如何是好啊!!”
衙内左右,除十余名衙役外,还站着一名衣着官服之人。
此人面色淡然,似乎并不担心刘辰所言。
“大人,我听言各州郡如今已可自行拥兵以敌贼人,东阳境内颇有家资者与我皆有往来,明日我可命人将几位请来,与大人一同商讨应敌之策。”
言语之人乃掌管文书的主簿徐升,也是除刘辰外唯一一名食汉禄官员。
刘辰面露喜色,“徐主簿所言当真!”
“莫敢欺瞒大人!”
...
次日夜。
徐升相约东阳县三名富庶前往县衙商讨应敌之策。
其皆愿出资招兵买马用以抗敌。
然而就在县令刘辰欣喜之时,却见两名护城探哨奔袭而来。
“报~~”
“大人,诲西县已被反贼攻破!官府被贼人所焚,县令吏士尽数被斩,县令首级被挂于城楼之上,城内百姓被掠夺一空,外部士卒尽皆归于黄巾!”
“大人,黄巾反贼于东阳城外二十里地扎营,其间又有不少贫民携家资前往,此间探查,反贼数已达三千有余!”
听得探哨报信,县令刘辰当即只觉双眼昏黑,踉跄之间差点跌坐在地。
主簿徐升赶忙上前搀扶,却见三名富庶面面相觑,似有反悔之心。
待刘辰稍稍回复心气,便是连连感慨。
“一日之间...仅仅一日之间!这蛾贼竟增至三千!我东阳县总计两万五千余人,除去妇女老幼...能参与讨贼者,恐总计不超五千人!要如何...要如何应对这些反贼啊!!”
说完,刘辰便是求救般看向徐升。
而徐升则是目露精光凝视着三名富庶。
“三位仁兄世居于此,料想不会放任贼寇。徐某以为,三位可将财资立刻奉上以备军需,如何?”
闻言,三人皆是面露难色。
“呃...这...”
“这...”
犹豫间,徐升便是快步靠近三人,厉声道。
“值此国难家愁之际,如何还要多虑?难不成,三位也有反心?!”
徐升之言显然吓到了三名富庶,连连回道。
“安敢有些许不敬之心!”
“岂敢!我等岂敢!”
“...”
眼见威胁起到了作用,徐升便是接着道,“哦?那为何不愿斥资与我家大人!若说不清,便休怪徐某不见往日情谊!”
“哎!”富庶中一名着绫罗者,身材肥硕,叹气道。
“主簿之言羞煞我等!我等既愿意前来共商抵贼策略,又怎会吝惜钱财!只是...”
“只是什么?”徐升追问道。
“只是...我听闻县令大人数日前...命家丁收拾细软,似...有意...”富庶言下之意众人皆明。
“大胆!大人断非怯敌以求苟且之人!你怎敢...!”
“我...我也只是听闻...但当世之流言,不可轻信也不可不信啊...若是刘大人愿以膝下公子为先锋,我等必散尽家财用以军资!”富庶虽然有些惧怕,但还是将三人心中想法说了出来。
徐升闻言只得后退几步,以眼色示意刘辰此时应表讨贼决心。
“大人!黄巾贼不日将会压境!请速做决定!”
“这...”
刘辰犹豫之际,徐升却是目色越发凌厉。
“诶!”再次无奈叹了口气,刘辰只能答应道。
“那就依徐主簿之意!”
闻言,徐升终于露出喜色,连连吩咐衙役,“快去,将两位公子请来!”
“是。”
...
与此同时。
县令府右厢房内,却见一名白衣青年手执竹书,席地而坐。
其面容清秀,五官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