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一
第1章 泾河上的钓客 (1/2)

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秉政,政治腐败,天灾不断。

先有南华仙人弟子张角兄弟号召教众起义,打出旗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头戴黄巾的起义军只是在一个月中就席卷八州二十八郡,直逼洛阳。

在卢植、皇甫嵩、朱儁等将领镇压下才勉强平定,但仍有不少漏网之鱼。

然后灵帝驾崩,外戚与宦官两不相容,袁绍向大将军何进献计,引西凉董卓进京,诛杀十常侍。

十常侍却先下手诛杀何进,袁绍率领西园八校以为何进报仇之名,杀死宦官千余人,但洛阳却落入了西凉武夫董卓,董仲颖的手中。

董卓在洛阳所作所为比起何进、十常侍更加恶劣。

欺尊罔上,僭越龙架已是平常事情,夜宿龙床更是常有,从皇帝到内侍更是敢怒不敢言。

朝堂上更是董卓的一言堂,累世公侯、千年世家不知被废黜多少,许多董卓看得上的名士扶摇直上,无人敢提一句反对。

……

骑马驰骋在洛阳与长安间的官道上,望着偶尔遇见的面有菜色的黔首百姓,曹操心中愈发愤懑。

前几天,董卓公然提出要进行废立之事,废黜当今天子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天子。

还自比霍光,在曹操看来这明明是王莽的行为。

董卓当时还拔出一口赤红的长剑,一看就是常年饮血的杀人利器。

他用长剑指着众人:“不同意的人,是想看看我的剑锋利不锋利吗?”

当时曹操的老朋友袁绍同样拔剑而起,以一口湛蓝的长剑指向董卓。

“你的剑锋利,我的剑未尝不利!”

曹操认识那把剑,据说是袁家祖传的利器,剑名:“思召”。

董卓还是顾忌了袁家的名声、袁绍的名声,让袁绍退走了。

那天之后,袁绍马上离开了洛阳,去哪里曹操也基本想得到,无非是回渤海郡去了,回到袁家运营多年的地方,至少没有性命之虞。

但曹操不想跑,三十出头的曹操仍有一颗报国之心,他不想离开帝都,他想为苍生做些事情,他还想做大汉的征西将军。

昨日,曹操与几个志同道合之人密谋诛董之后,只是出门就遇见了一个熟人,许劭,徐子将。

曹操还记得自己年轻时当街拔剑,拦着对方让他给自己一个评价。

风雅睿智如许劭当时也有点慌乱,对自己说:“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也不知道现在算不算乱世,但董卓可比现在的自己更配奸雄的称号,想到这些他不禁微微皱眉。

“曹将军,别来无恙。”

许劭当街拦下了面露愁容的曹操。

“许先生,一别多年,先生过得可好?”

曹操礼貌地客气了一些,心中愁事多,难以有闲情叙旧。

“我看孟德面露愁容,不知有什么烦心事情,说与我听听,邵说不定能与君分忧。”

许劭倒是展现了名士气度,毕竟汝南许劭也算是天下闻名了。

“许先生,我的事情,您可别掺和了。对了,洛阳怕是要不安稳了,袁本初已经离开了洛阳,您也赶紧离开吧。”

曹操不觉的一个有识人之明的名士能帮自己解决董卓的问题,西凉来的武夫,可不会听儒生辩论的。

“孟德所愁一事可是与董仲颖有关?”

曹操心头一紧,不亏是许劭,只是一面就把自己差不多看穿了,但还是不能过于露怯。

“我愁什么董相国,只是在想一些家长里短而已,倒是许先生为什么这么说呢?”

“孟德先说洛阳要乱,然后是说袁本初已经离开,还催促我走,那证明孟德所想之事一定与洛阳城中权利最大的人有关,那人不是天子,而是董卓!”

“先生慎言!”

曹操立马打断了许劭的口出狂言,董卓确实权倾朝野,但当街说出怕是大祸临头。

董卓入洛阳以来,麾下虎狼之师就在洛阳城中巡视,专杀口出狂言之人。

“孟德不用如此小心,只要在我三步之内,无人能听到你我的声音。”

曹操有些惊讶,想不到这许劭竟然也会些许异术。

许劭似乎看出了曹操的吃惊,摸了摸胡子:“诸子百家,我许子将也算是名家学生,高谈阔论之余也要会些密谋的手段。”

“感谢孟德对我的警示,不瞒你说,我也要离开洛阳了,这里不是久留之地。

临走我和孟德说一句,董卓麾下能人异士可是不少,文臣李儒,武将华雄皆是不凡之人。

西凉兵马,铁骑难当,其中更勇猛者,称谓‘飞熊军’。

对了,董卓吞并了并州刺史丁原的部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