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这里就是金陵吗?”
一艘船靠岸,舱室内,一个四岁左右的粉雕玉琢的小姑娘看着外面热闹的人群,一脸雀跃的问。
舱室里另外一个人是一个如玉少年,大约十岁的样子,正坐在一把椅子上安静的读书,不时抬头看看女孩,满脸宠溺之色。
“是啊,这里就是金陵,我大汉旧都,今后几年,咱们就要在这里生活了。”
男孩名叫史宁,乃是当代保龄侯长子嫡孙,本来是应该在将来继承保龄侯爵位,成为神京豪门一员的,如今却是到了金陵。
这其中的缘故,还要从一个穿越者进入红楼世界说起。
却原来,这个史宁本是来自于2023年华夏的一位刑警。在执行任务时牺牲的他本以为就此尘归尘,土归土。不想,再次醒来,本来二十多岁的他成了一个七岁孩童。
幸好,史宁继承了原主的记忆。这才知道,原来自己竟然穿越到了红楼世界,成了原著中一个本不存在的人。
史湘云的同胞哥哥,四大家族之一,保龄侯史家长子嫡孙。
而他穿越的场景,正是父亲病死,刚刚生下妹妹不到一年的母亲随后殉情,而原主披麻戴孝正为父母举丧,因为悲伤过度哭晕过去,才被他趁机鸠占鹊巢。
时值康定二年,新君继位不久,第二代保龄侯,原主的爷爷,也就是贾家那位老太太的哥哥也还在世。
只不过,史宁记忆中,自家老爹似乎很不得老爷子的喜欢。
也难怪,保龄侯府武勋将门,军功世家,老爷子也曾经数次追随圣祖皇帝以及太上皇出征漠北,犁庭扫穴,以军功平袭保龄侯爵位。
比起来,老爷子喜欢能够随他出征战场厮杀的二叔三叔,不喜欢身体不好的自家老爹就说的通了。
毕竟,前明的永乐皇帝,堂堂一代大帝,不也就是这个样子。
老爹活着,老爷子就好几次动了改易世子的心思。更是舍出老脸,耗费海量金银,为三子史鼎谋了一个忠靖侯的爵位。
如今老爹没了,老爷子更不可能让他一个小孩子继承保龄侯之位。
可以说,大房有了史宁这个男丁,比没有还要危险。二叔史鼐能够容忍史湘云存在,但是绝不可能容忍能够威胁他地位的史宁活在保龄侯府。
明白这个的史宁为了自保,立刻开始出招。利用在父母灵堂哭晕过去的孝顺之名,在康定天子派人来吊唁时提出带着妹妹结庐为父母守孝,算是暂时保住了自己和湘云的命。
而如今已经是康定五年,三年之期已过。史宁出了孝,便带着妹妹湘云南下金陵。
史宁知道,就在去年,老爷子利用他生病的机会,以年幼多病为名,废掉了他的继承权,把二叔史鼐立为世子。
史宁知道争不过,哪怕是有荣国府那位姑奶奶给他说话,也改变不了老爷子的心思,也便没有再争。
更何况,史宁其实也看不上保龄侯府这只有表面光鲜的家业。
所以,他直截了当的向老爷子提出,爵位他不争,神京他也不待了,他要府里留在金陵的产业。
因为史宁孝名满神京,老爷子和史鼐也不敢太过。再加上府里留在金陵的产业不多,便答应了。
至于说保龄侯府在金陵的产业的由来,还要从大汉开国说起。
元朝末年,因不满蒙元暴政,群雄并起。和那位明太祖争夺天下的豪杰之中,有一人叫做陈友谅,自称汉王。
后来朱氏得天下,陈氏后人不愿食朱明之粟,便带着一群旧部在福建外海海面上讨生活。
洪武、永乐两朝,明廷与这群人是有默契的。陈氏旧部不上岸,明军也任他们在海上生活。
然而这种默契在宣德年间产生了变化。明宣宗放弃了永乐朝百战而得的安南,也不再限制陈氏后人上岸。
陈氏后人及旧部遂登上安南土地,其后一百多年便在安南生存发展。
明崇祯初年,陈氏后人陈永出世,携大气运起兵,追先祖遗志,建号大汉,年号崇康。
二十年间,汉军自安南入境,削平了南方各路反王,统一了江南,建都金陵。
崇康二十一年,汉帝大封功臣。为大汉立国建立最大功劳的三十六名异姓勋贵,被封为四王八公二十四侯。
史家先祖,便是二十四侯中名列第三位的保龄侯。
又因为同荣宁贾家两位国公同为金陵人,贾史两家关系颇为亲近。再加上追随贾家的王家以及后来靠过来的薛家,四家同进同退,同气连枝,遂有了金陵四大家族之称。
崇康二十四年,陈永驾崩,庙号太祖高皇帝。陈永之子陈安继位,年号泰安。
泰安二年,荣国公贾源之子贾代善,迎娶了保龄侯史公之嫡女为妻,贾史两家关系更进一步,成了四大家族乃至大汉金陵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