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大宋仁宗年间,少年包拯凭借着过人的聪明才智,屡破奇案,屡建奇功。
仁宗皇帝本着惜才爱才的圣心,大笔一挥,御赐他为“王牌侦探”,并赐金牌一枚。
凭此金牌,包拯拥有参与任何疑难案件的侦查权利,任何人不得阻挠,违令者按抗旨罪论处。
并且,为了更好的体察民情,仁宗要求包拯将所有参与侦查的案件详细记录,书写成文,送往文德殿,供仁宗皇帝参详。
只是,“王牌侦探”并无品阶,也无俸禄,只有参与办案的权利。
如果成功破获案件,仁宗皇帝会酌情给予赏赐。
若侦办不力造成冤假错案,以律严惩不贷。
回到庐州城后,知府公孙真为了讨好仁宗,特意出资在知府衙门的对面为包拯开了一家“少年侦探社”,作为包拯生活和办公的场所。
侦探社里的一切开销全部有知府衙门报销。
侦探社里除了包拯之外,白面书生公孙策、少年和尚展昭、侠女凌楚楚,以及兼职仵作的包夫人也加入其中,成为侦探社的成员。
就在少年侦探社成立的当天,便遇上了一件令人棘手的奇怪凶杀案。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少年侦探社的门前鞭炮齐鸣,庆祝开社大吉。
“咚!咚!咚!”
有人在对面的知府衙门外击鼓鸣冤。
“谁人击鼓?”陆铺头上前询问。
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年轻女子,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梨花带雨的大声哭喊道:“民女替夫喊冤!我丈夫他冤枉,求知府大人替我丈夫申冤!”
陆铺头用手一指对面,说:“知府大人正在少年侦探社举行开社仪式,我带你去对面喊冤去吧!”
此时,公孙知府和包拯等人也已经听到了冤鼓声,看到了前来喊冤的年轻女子。
年轻女子噗通一声跪倒在公孙知府的面前,又梨花带雨的哭喊道:“求大人替民女主持公道,还我丈夫清白!”
“怎么回事?你姓甚名谁,你丈夫受了何等冤屈,快快如实说来!”公孙真道。
年轻女子微微抬头,只见她柳眉杏眼,红唇皓齿,容貌俏丽,气质不凡,虽有乱发遮脸,却难掩其美丽的外表和娇嫩的肌肤。
“民女娘家王氏,丈夫姓李名涛,家住西城菜里街,我们夫妻二人合开了一家豆腐坊,平日以贩卖豆腐为生……”
陆铺头突然惊讶的大声打断道:“嗷,原来你就是西城的‘豆腐西施’王贞娘呀!”
话刚出口,自知失态,陆铺头羞愧的低下头。
众人被陆铺头的话带起了兴趣,纷纷仔细端详着眼前的这位年轻小妇人,果然貌美如西施,神态楚楚动人,不由得让人产生无限怜爱之情。
公孙知府一把将王贞娘从地上拉起来,怜惜的说:“小娘子起来说话,跪在地上容易着凉!”
王贞娘微微欠身道:“谢谢知府大人。”
一旁的包拯也被王贞娘的美貌吸引的直吞口水,身旁的凌楚楚生气的在他脚面上狠狠踩了一脚。
“呃!王大嫂你接着说!”包拯忍痛说道。
“昨天夜里,孙员外家的管家牛福带着一伙家仆,手持棍棒砸开我家大门,强行将我丈夫从睡梦中掳走,说是我丈夫杀害了孙员外,要他抵命。我连忙穿衣追赶上去理论,怎奈我一个妇道人家脚小步慢,等追到孙员外家的时候,他们已经大门紧闭,无人理睬。我在他们门外苦苦等到天亮,才见有人出来。我上去询问,他们说我丈夫杀人抵命天经地义,要我等着给丈夫收尸。大人呀,实在是冤枉呀!求大人为民女主持公道!”
王贞娘再次跪下磕头连连。
“呃,这……这可如何是好?”公孙知府捻须望向包拯为难道。
“那个孙员外是何时被杀?”包拯问道。
“管家说是昨晚被杀。”王贞娘回答道。
“昨夜几时?”
“管家没说。”
“你丈夫昨夜可曾离开过家?”
“离开过,出门讨要佘豆腐的账钱。”
“向谁讨要账钱?几时出门几时回?”
“向西华街的孙小宝讨要账钱,辰时出门巳时回。”
“身上有没有血迹或者打斗痕迹?”
“不曾见到。”
“你丈夫可曾与那孙员外有过结怨?”
“这……”王贞娘犹豫了起来。
“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你犹豫什么?只管从实说来!”公孙知府故作高声的说道。
“是。那孙员外经常来豆腐坊买豆腐,可是每次都是趁我丈夫不在时才来,他明面上是买豆腐,实则为了调戏民女。我念及他出手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