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一
第1章:招聘 (1/2)

北京城倒腾古玩的地方,大致可以分为东西南北四处。

东西两处为鬼市,一处在崇文门,一处在宣武门。

所谓鬼市,就是见不得光的市场,只在三更开市,到五更就散场,一百多年来都是这个规矩。鬼市里的东西,大多见不得光,就算偶尔有好东西,也叫不上价。

正因为如此,鬼市一直不温不火,繁荣不起来。

不过,它貌似也不需要繁荣。

南北两处为明市,一处在琉璃厂,一处在潘家园。

琉璃厂兴起于明朝,乃是四大市场中的老资格。潘家园兴起于满清初年,虽然比琉璃厂略微晚些,但却是后来居上。若论水深,还得数潘家园这个后起之秀。

这天,老胡和胖子被工商局追撵,慌不择路之下一头扎进潘家园。

二人没吃早饭就出来卖磁带,被这一通好追,此时已是饥火难耐。

“老胡,赶紧找个地儿吃饭吧,否则我他妈就要交代在这里了。”

“我也有点扛不住了,那边有个小面摊,咱们就吃碗面吧。”

说罢,二人快步走到面摊旁,找了个空位坐下,点了两大碗汤面。

或许是真的饿得狠了,面条刚一端上来,胖子就不顾热烫,大口吸溜吞食,喝得汤水飞溅,好似饿死鬼投胎一般。老胡的吃相要稍好一些,但也没好上多少。

不到两分钟,二人就各自消灭了一大碗汤面,这才还阳过来。

胖子食量比较大,只觉还没三分饱,遂让摊主再下一碗。

同时,他又问道:“老胡,要不要再来一碗?”

老胡却抬手指向斜对面:“胖子,你看看那边的招聘信息。”

“招聘信息有啥好看的?”

胖子闻言颇有些不以为意,但还是转头看了过去。

就见斜对面是一家古玩店,大门向外敞开,装修古色古香,门额上挂着一块木匾,上书“万宝楼”三个大字,笔力遒劲,龙飞凤舞,显然是出自名家之手。

大门左边,摆着一副木制三脚架,上面挂着一块小黑板。

小黑板上,用粉笔写着一条招聘信息,字迹中正,不偏不倚。

“本店招聘伙计,工资五百每月,外加百分之二十分红,要求面议……”

看到这里,胖子顿时忍不住惊呼:“这他娘的是啥神仙待遇?工资五百每月,还有百分之二十分红,就算是八级工人,或是国务院津贴,也没有这么高吧?”

他这话丝毫不夸张,眼下才刚刚改革开放,工厂里的高级工人,顶天了只能拿到一百多块工资,国务院津贴也就三百块左右,所以这五百块工资真的很高。

胖子只看到高工资,老胡却看到了更深一层的东西。

不说其他,单是“要求面议”这一条,就颇有些耐人寻味。

一般而言,招聘都是先把要求说清楚,薪资待遇面议。

然而,这家店却反其道而行,实在有些反常另类。

“这家店肯定不是干正经勾当的,否则也不会如此故弄玄虚。”

略微回味了一下,老胡便给这家店打上了一个不靠谱的标签。

“先别急着下结论,大好机会摆在面前,值得咱们一试。万一真应聘上,吃香喝辣,指日可待。不提那百分之二十分红,单是五百工资,就足够咱们卖半年磁带了。”

胖子见钱眼开,觉得这是个挣钱的好机会,值得他们去试试。

这时,面摊老板开口了:“您二位啊,甭想多了,肯定没戏。”

听到这话,胖子的脸色顿时沉下来,以为面摊老板瞧不起他们。

他正要开口,老胡却抢先一步问道:“老板,您何出此言?”

面摊老板轻摇了摇头,直言:“对面那家万宝楼,满打满算已开张仨月,那块小黑板也挂了整整仨月。这仨月以来,进进出出的人不老少,但却没有一个应聘上的。不是我小瞧您二位,就您二位这走街串巷卖磁带的勾当,估计一进门儿就会被刷出来。”

“你这是狗眼看人低。”

再听到这话,胖子顿时大为不忿,开口就骂。

“我只是据实而言,没有半点儿瞧不起您二位的意思。”

面摊老板丝毫不以为意,说话语气仍旧轻飘飘的。

胖子接着反问:“你也只是初次见我们,怎知咱哥俩的本事?”

面摊老板不再言语,只是脸上带着一缕淡淡的轻笑,好似在说:“我劝您二位呐,还是趁早歇着吧,你们要是真有本事,也不会沦落到走街串巷卖磁带了。”

当然,这话是万万不能说出口的,二人毕竟是他的客人。

胖子却是越说越来劲:“你给我瞧好了,今天咱哥俩非应聘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