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0年,大汉初平元年,七月。
黄河上的船只往来繁忙,将一支庞大的队伍渡到北岸的河内郡地界。
先行过河的人在各自休整,独有四人停驻在高岸上,眺望着面前的滔滔大河。
此时天光正好,盛景在前,人心也随着河中的波涛起落而激荡起来。
其中一人兴致盎然的纵论道:“河内郡表里山河,户口百万,更兼民众殷富,百姓素来习战,真乃英杰之用武之地!”
“哦?”另一人心奇出声,“元直也堪称为世之英杰,不知想如何用武,请试闻之?”
徐庶连忙摆手示弱道:“主公莫要取笑于庶,庶年幼鄙陋,算不得英杰。不过以庶之见,河内郡确实是主公的用武之地,兆业之基!”
徐庶向另外两人询问道:“典兄和凌兄难道不是这么想的吗?”
听得此问,典韦和凌操相视一眼,又默契的同时颔首,也都深以为然。
毫无疑问,河内郡是个好地方,而他们的这位主公,也当得起“英杰”之称!
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的集中在一个青年身上——他们的主公张焕。
张焕并没有回答徐庶,他面带浅笑继续之前的话题:“元直不要自谦,刚才我说元直也堪称为英杰,并非是玩笑之言。
“《礼别名记》中有言曰:‘千人曰英,万人曰杰’,这天下的英雄豪杰何其之多,为何就不能是元直你呢?”
张焕又依次目视典韦和凌操,“又为何不能是你们呢?”
张焕的言辞简短,语调平顺,但其中却蕴含着令人振奋的力量。
霎时间,徐庶的胸中就涌起了豪情,拱手正色道:“主公一席话让徐庶茅塞顿开,自此以后,庶当以此言时时自勉,不负主公之看重,不堕平生之志向!”
典韦和凌操也很是感慨,但他二人的学识远不如徐庶,一时想不到说什么,只有连忙拱手附和道:“韦(操)也是一样!”
张焕颔首认可,戒训道:“方今天下多事,正是我辈用武之时,汝等与我都不要妄自菲薄。”
尔后他就不再多言,独自按剑上前,欣赏起大河横流之壮美。
眼前的黄河还没有后世那么浑浊,世人也多以“河水”或“大河”来称呼它。
江河能够浊而复清,张焕却再也回不到原来的世界了。
二十年前,张焕重生到了这个时空,也就是风起云涌的东汉末年。
不知是巧合还是天意,他仍被起名为张焕,长成后也仍是前世那副惹眼的好皮囊,但除此之外,一切都不同了。
在此世,他的身份是留侯张良的后人,河内郡修武张氏的旁系子弟。
一朝身处大乱之世,张焕也不免彷徨。
好在重生后他激活了“游历系统”,只要周游天下,就可以获得各种奖励,由此多了安身立命的倚仗。
不过他当时只是一介婴孩,无法去周游四方。
于是他蛰伏了十六年,直到四年前才如愿成行。
在这四年间,他走遍山河名胜,纵横南北东西,收获了诸多奖励。
他在逐鹿古战场追忆蚩尤,获得【战神遗脉】,激活无双战力。
前往汉中拜将台凭吊韩信,获得【国士无双】,通悟战阵军略。
在冶山参观欧冶子铸剑池,获得【熔火铸铁】,精通冶炼铸造。
登临泰山之巅纵览众山小,获得【皇图气运】,冥冥中多了天命护佑。
……
在旅途中,张焕偶会遇到不平之事,他也都不吝出手相助,久而久之积累了偌大名声。
就这样,阴差阳错的,他成为了一名游侠。
游侠之人,始于春秋,盛于战国,又从西汉传续至今。
游侠不同于武侠,核心是侠义精神。
无论是以智、以力、以财还是以名,只要谁能救人急难,那他就是侠。
东汉同样侠风大盛,许多汉末人物都追慕侠风。
例如董卓、二袁、曹操、刘备、孙坚、徐庶、鲁肃、凌操、典韦、甘宁等,全都有任侠之行。
而张焕现在的侠名,比以上诸人加起来还要大,说一句“天下皆知”都不夸张。
或许有人会认为他的行侠之举是多管闲事,对此张焕没什么好辩解的,毕竟他的本性就是如此。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张焕有这一身本领,许多事对他而言,已经不需要再权衡利弊,随心随意即可。
今年初,关东诸侯并起讨伐董卓,乱世就此开启。
睽违四年,张焕这次重回河内,势必要有所作为。
他身后的徐庶、典韦、凌操三人,以及正在渡河的义从们,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