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战略部。
身材高大,面泛红光,身着洗的发白的中山装的王耀武虎目微眯,眺望着远方高楼大厦。
一旁的桌上摆放着一份文件。
踌躇再三下,王耀武翻开文件查看起详细内容,眉头时而舒展,时而紧缩,最后重重合上这份文件。
“空有一艘航母却无法使用。”
“我该悲哀亦或者是庆幸呢。”
王耀武双眼若有所思,思绪回到了四十年多前。
那时的王耀武刚刚大学毕业,时代的洪流奔涌而至,并未给任何人打招呼。
随着改开,封闭落后的华国以一种蓬勃又野蛮的方式快速增加直至腾飞,走向了千千万百姓渴望百年的国家富强繁荣,实现了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所求的民族复兴。
但,福祸相依。
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浮躁社会风气,国内大市场呈现出造不如买的风气,进而演变成以市场换技术,国有资产流失,夸大伪造骗取科研经费等问题。
直到进入千禧年后,白头鹰对阿国一战打醒了全世界。
华国后知后觉认识到在科技方面已经远远落后于白头鹰国,才猛然想起调转方向专攻科研。
可,船大难掉头。
直至新世纪二十年代,华国奋起直追已经缩短差距,但是在高端制造业方面依旧乏力。
精密机床,芯片,航空发动机等高新制造业依旧要受制于人!
念及如此,王耀武痛苦的闭上眼。
想当年,哪怕国内无比落后,可依旧走在科研前列。
那时的国内已经着手研制光刻机,航空发动机,八轴数控机床等科研金字塔上最大最美的明珠。
只可惜,那时的华国太穷了。
将经济发展定为主基调,那么军工科研方面开支大大减少,无数军工科技项目下马,导致落后于全世界。
是非功过后人评述,王耀武不知道是对是错,当务之急得加快脚步追上世界科技前沿才能抢占下个风口。
忽然,一阵急切的脚步声响起。
王耀武眉头松开,只见一矮小老头走入。
“你看!这些都是什么话!”
矮小老头名为陈建国,是王耀武的搭档,别看身材矮小脾气火爆的很,将手机摔在沙发上气呼呼的窝在一旁。
“老陈,你心脏刚搭的桥!消消气!”
王耀武起身给他倒了一杯水,将注意力放在陈建国手机上。
“我不要大国崛起,只在乎小民尊严!”
“有个航母空架子有什么用!连条航母拦截索都没有,还不是得进口国外,被外国人卡脖子。”
“军费开支那么多,还不如多匀出一点用于基础建设。”
“军工,科技发展有什么用,关我月薪三千什么关系。”
网上评论鱼龙混杂,充斥着悲观情绪,明里暗地都在贬低国内抬高国外,这才把陈建国气的够呛。
“老百姓有怨言也是正常,放宽心。”
王耀武可不想看着自己老兄弟被活活气死,赶忙开口安抚。
陈建国哼哼唧唧,别过头去。
他并没有和网友置气,而是替辛苦在科研第一线的科研工作者抱不平。
多少个日夜埋头苦干,多少个夜晚点灯熬油,多少次论证猜想。
到了大家嘴里结果一文不值。
“哎,我们确实没有航母拦截索,很多军事演习无法进行。”
“大家都在刻苦攻坚,科研不是一蹴而就!”
“咱们国家队有困难,不代表民间没高手,一个月前我已经向全国有实力有名气的钢缆厂家发帖咨询技术要素,邀请他们一同参与,人多力量大!”
说到这里,陈建国也没了脾气。
自打华国航母横空出世后,外国鬼子猜到了国内科研水平拿不出合格的拦截索,进行技术封控,并且狮子大开口,开出了一条拦截索五千万美金的天价!
对此,华国断然拒绝。
不是五千万出不起,而是自研更有性价比。
和平年代我能进口,战争年代呢?
总不能屎来了挖茅坑吧。
“只希望吧。”
陈建国撇了撇嘴,对王耀武的办法并不在意。
若是时间再往前推一百年,某个车库某个地下室还能研制出震惊全世界的科研成果。
可如今科研大厦早就被打造的牢不可破,专利壁垒层出不穷。
连手握大量经费,全国最高端人才的科研所都搞不定。
民间哪会有什么能人能攻破外国科技壁垒。
两人相对无言,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