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二
第一章 洪武四年 (1/2)

洪武四年,应天府,南京城。

虽已是初春时候,但寒意尚存。许安拍了拍狐裘,走进一间茶馆。

“许公子,雅间给您备好了。”伙计王小二一眼瞧见许安,立马摆出谄媚的笑容,迎了上来。

如今皇帝老儿重开科举,招揽人才,于是天底下但凡识个字的秀才,都聚集到了应天府,鱼跃龙门。

这些秀才们,出手阔绰,一掷千金,自然深得茶馆伙计的敬重。

天下初定,民生艰辛,但这只是对普通百姓而言,那些世家弟子穿金戴银,自有另外的风骨。

自古寒门难出贵子。

天底下,素来读书最贵。

许安随手扔了一块碎银子,让王二领着来到二楼雅间。推门进去,便见两人争的面红耳赤。

“如今天下初定,自当于民休养生息,如汉文景故事。”

“元以宽失天下,虽有圣人混一天下,但贼寇尚多,民心不稳,自当施以重典,以安天下。”

随着房门嘎吱一声,两人都停了争执,齐齐看向许安。

“博仁,你来的正好。你且评判,我二人究竟谁是谁非!”

博仁,是许安的字。

说话之人,姓吴名淮,字河表。

另外一人,姓孙名礼,字守规。

吴淮上前一把拉住许安,拖到座位上,又复喋喋不休:“从古以来,便是这个道理,大乱之后民生凋敝,不与他们休养生息,岂不如抱薪救火。”

吴淮的观点,极为平和,但是性情却极为急躁。

许安笑着倒了一杯茶:“我茶尚未饮一杯,便要给你们做判官,真是岂有此理。”

吴淮只管摁住许安的手腕:“你且说谁是谁非。”

他们二人此番争论,也并非意气之争。

天下初定,皇帝开科取士,所取题目必然是何以治天下,于是他们便想要论出一个切中圣意的法子,好在殿试上拔得头筹。

许安用手指弹着杯子,发出清脆的响声。

“你们两人所说的都有道理。”

“博仁,你莫要和稀泥,今日总要定出个是非。”

许安闻言,用手往下压了压,继续说道:“你们皆言为民,我且问你二人口中之民却是何人?”

“自然是天下黎民百姓。”

许安笑了笑,手指敲动杯子的频率变快了一些。

“那无田可耕,以身为佃的人,可是民?身为匠户,世代不能脱籍的人,可是民?”许安瞧见窗外的秦淮河上游过一艘画船,恰好一个女子走到了船头,他便指着这个女子继续问道,“身入烟花,命锁柳巷的人,可是民?”

吴淮和孙礼,一时间无言以对。

蒙元划分天下人,列为十等,佃,匠,娼,皆在下九流。大明初定,人心仍旧。

吴、孙乃出身世家大族,岂会与他们共情?

那画船上的女子似是听到了许安的话,抬起头来看向许安。

“好漂亮的女子!”吴淮忍不住赞叹道。

“那是教坊司的头牌,名叫苏了了。色艺双绝,据说请动她唱支曲子,便要花费百金。”

许安和吴淮闻言,齐刷刷的扭头看向孙礼。

“我前日跟着一众好友,参加了一个诗会,见过了了姑娘。”孙礼意犹未尽的说道,“一支曲子唱罢,足令人三月不知肉味。”

吴淮忍不住冷笑道:“娼门中人,也敢比于韶音。”

这时,那女子重新进入船舱。画船沿着秦淮河,渐渐消失在许安的视线当中。

“才貌双绝,人间绝代,只可惜流落楚馆,殊为可叹。”孙礼面容哀戚,似有伤感之意。

“春莺流落烟花路,道是清白闺里人。”

“你们两个好说歹说,也是一方的才子,如何却被一个娼门女子牵住襟怀,岂不令人耻笑?”吴淮高声喝道,“今番科举,我是要独占鳌头的。”

“区区手下败将,竟也敢口出狂言,真是不自量力。”忽而门外传来一声嘲谑。

吴淮闻言面色大变,却见房门被推开,走进来三个人,中间一人身高七尺有余,体态风流,只是面貌丑陋,两侧之人则是中等之姿。

“他们三人,乃是郭翀,贾敏,李约,与我算是山西同乡。前些时同乡聚学,与他们生了些矛盾。”吴淮低声道。

“郭翀?”许安闻言,顿时来了兴趣。若他所记不错,今年的榜眼便是这位山西壶关的郭翀。

他原本殿试传胪,高中第一。只是洪武皇帝瞧见他面貌丑陋,便将他改为了榜眼,将吴宗伯擢为状元。

而贾敏、李约也是同科进士。

“我等能否夺魁未可知,但三位却无半点可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