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一
第一章 灵气复苏?暴跳如雷的老朱 (1/2)

“天上白玉京,十二城五城”

“仙人拂我顶,结发授长生!”

应天皇宫内的一处书房,刘伯温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

而台下的,则是朱标、朱樉、朱棢等一众皇子。

此刻个个都正襟危坐,做出一副认真受教的模样。

洪武皇帝朱元璋一向注重皇子们的教育。

为此,特意聘请了许多大儒入宫授课。

刘伯温作为一代名士名臣,自然在受邀之列。

负责教授诗书文学。

而今日,正好讲到唐诗中诗仙李太白这一节。

“仙者,山人也。”

“所谓仙人,即是隐逸避世,超凡脱俗之人。”

“从古至今,无论是秦始皇海外求仙的传说,还是当今市井中小民遇仙的寓言,都体现出人们对这种超凡出世,长生不老之人的追捧。”

“所谓朝游北海暮苍梧,上穷碧落下黄泉!这正是人们对仙人风采的美好想象。”

刘伯温轻抚胡须,配上他清瘦的模样,倒还真有些仙风道骨的气质。

一时间,皇子们闻言也都是生出一股向往之意。

对于所谓神仙,他们在各种传说神话里听得多了,自然不会陌生。

御剑乘风,逍遥天地,何等快意!

哪怕他们贵为皇子,却也不可能体会这种极致的自由,因而自然很是向往。

老五朱橚更是眼睛一亮。

他一向对诗书礼义这些东西不感兴趣。

反倒是一些偏门的学问,比如医家、道家,朱橚往往是津津乐道。

朱橚激动道:“刘师,这世上真有仙人吗?你说我这个资质,能修仙吗?”

刘伯温闻言一愣。

他不过是讲解一下诗文的背景,没想到这小子竟然还当真了。

刘伯温轻抚胡须,想了想笑道:“当今之世,仙人已经很少现身了。”

“相传在宋时,有大神绝地天通,斩断了连接仙界与凡间的建木,自此之后,人间灵气越来越少,仙人也久不临凡间。”

“当然了,这只是传说,是否为真我也无从得知。”

“这样啊。”朱橚失望的叹了口气。

他还想着长大后游遍三山五岳,寻访仙人呢。

就在这时,一道清澈童稚的声音响起。

“五哥,这世上哪有什么仙佛,不过是欺骗愚夫蠢妇的谎言罢了。”

朱橚回头看去。

后排一名约摸八岁左右的孩童站起身,朗声说道。

原来是十二皇子朱柏。

朱柏小脸沉稳道:“昔日父皇平定天下时,那些妄称仙神的妖人何其之多,但结果如何?还不是被父皇一一消灭,若是他们真有神通,又怎么会被轻易剿灭?”

“以中国之广大,竟然没有一个拥有神通之人,这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朱橚闻言一愣,张了张嘴。

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该如何反驳。

他虽然对仙神之事很感兴趣,但内心里也不得不承认,所谓仙神,只是存在于传说中,并没有人亲眼见过。

刘伯温听了朱柏的话,也没有生气,只是笑呵呵道:

“鬼神之事,信则有,不信则无,十二殿下所言也不错,我们还是先讲诗,讲诗。”

刘伯温这样一说,朱橚朱柏二人也只好坐下。

目光重新汇聚在诗文上。

“此诗乃李太白于玄宗天宝年间所作……”

随着刘伯温的娓娓道来,诸皇子们也是重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

以至于无人发现,窗外有道黑色身影一闪而逝。

奉天殿内。

“你说什么?”

一位身穿龙袍的中年汉子猛然放下手中的奏章,一双虎目死死盯着面前的锦衣卫指挥使毛镶,怒道:“那老牛鼻子又在学堂里讲他那一套牛鬼蛇神的玩意?”

毛镶递出手中的密信,小心翼翼道:“这便是诚意伯授课时所讲内容,请陛下明鉴。”

朱元璋接过密信。

翻看了还没两三页,脸色便已经黑如锅底。

“好个老牛鼻子,当真是胆大包天!”

“咱让他给娃儿们讲诗书礼易,他倒好,成日里讲这些怪力乱神的东西。”

“怎么,是想让咱的儿子都去当道士,当和尚?”

朱元璋的声音阴冷如冰,显然愤怒至极。

他早年参见明教红巾军起义,见多了各种装神弄鬼之人。

因此,朱元璋对所谓仙佛神鬼之事,一向是嗤之以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