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四
第一章 归京 (1/2)

连绵青山,艳阳高照。

从碧华山通往京都的一条官道上,一列护卫森严的车队正慢慢行进着。

为首马车的车帘被掀起一角,一个清脆的少女声音传了出来:“凌一。”

车旁的一名黑衣少年靠近车窗:“属下在。”

韩湘雪望了一眼车窗外,认出此处在百花谷附近,放下帘子:“告诉车夫,将车赶快些。”

“是。殿下有令,加快速度!”

此时正途经群山,官道偏僻,怕是会有山匪出没。

当今天下太平,几国间许久没有战争。回想百年前,韶月、紫熙、西月、东月四国曾为了一场联姻打得如火如荼,战火几乎蔓延到处于战事之外的凤栖国。

原本的太平盛世战火纷飞,各国直打到快伤了根本才各自停手,修养生息。

吸收那次的教训,遵循着到底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道理,各国这几年来一片太平。世道太平了,百姓安居乐业,落草匪寇之流就少了,但在偏离国都的地方总是有些鞭长莫及。

韶月国西境的碧华山一带有驻军防守,尚算清净,相邻的百花谷与江湖来往密切,便是一片混乱。江湖匪帮盘根错节,又不犯什么大案子专抢金银财物,不伤及人命,朝廷也不容易插手去管。当地府衙与山匪多年斡旋,往来的商户都是各自小心。

她父皇这次用了心思,考虑到她这许多年不在京城,便来信说让她声势浩大地进城归京,不能让京城的那些勋贵人家看轻了她这位公主。

虽然韩湘雪觉得他这个想法杞人忧天了些,她并不需要借此在京都站稳脚跟,但思及他也是一片赤诚的爱女之心,还是欣然应下了这个要求。

于是就有了这华丽的仪仗,和车后的那些侍卫。

眼下正是夏末,在平地太阳下走着也不会热。

道路两旁高处生长的各种树木叶片已透出熟透的深绿色,枝叶亭亭如盖;夏日偶有的一丝风也透着凉意,秋天已经不远了。

她七岁离京去碧华山拜师,如今十四岁,七度春秋,在外的时间比在亲人身旁的时间还要长,对他们不可谓不想念。

而现在,她就要回来了。

在韶月国,从碧华山到京都足有千里之遥。再加上为了维持排场,这一路上拖拖沓沓走了大半个月。等一行人到达京都的时候,已经是初秋了。

秋日初至,官道两旁的树木还未落叶,而京都繁华的街道上,商户们纷纷在檐下挂了灯笼,系了红绸,一片张灯结彩的欢庆景象。

因此,当韩湘雪乘马车进城的时候,掀起帘子,就见到了这一片片仿佛节庆一样的喜庆红色。

她怔了怔,不自觉地笑了,目光意外与车外一个人相撞,连忙放下了帘子。

“诶,是公主,我看见公主了!”那个挑着担子正打算出城去卖货的货郎看见她,怔了一怔,目光移到马车上,立刻惊叫起来。

“什么公主?皇上说公主要回来都已经半个月了,结果呢?这半个月连个影都没有,你可省省吧。”后边一个年纪稍大的货郎正低头忙着整理货物,没好气地说。他话音未落,不远处突然响起一阵喧闹声。

“是公主!”

“公主回来了?”

“哎,你不是骗我吧?”“我骗你干什么?没看那车后跟着侍卫吗?”……

韩毓影这次接女儿回来的场面是用了心的,他希望这重大的仪式能让韶月的人们意识到:就算他这个女儿幼时便出京休养,但也还是很受他重视的。

韶月国古时曾是天下唯一的大国,统一了天下,极其强盛和富饶。历代国主仁政以民,即使最后一分为四,保留着原有名称的这一块土地——“韶月国”也是十分富强的。

虽然如今北月和南月的四个国家看起来国力相当,但当年韶月古国积攒下的一些宝物和典籍大多还在当今的韶月国,这就导致了韶月的风俗仪式等祖制异常复杂而繁冗。

如今韶月国的仪式早就不再按这些办了,经过几代国主的简化、简化再简化,韶月国出人意料地成为了四国之中民风最开放的一个国家。然而尽管如此,那些关于礼制的典籍也仍然代代流传了下来。

后来,每当哪位国主想要显示自己对某一个礼仪分外看重时,就会从这些典籍中挑选并修改用个一次两次,以示自己承古制。

于是韶月国当今的君主,就打算这样做了。

他向满朝文武宣布要接公主回京,退朝之后,他单独把丞相和礼部尚书给留下了,促膝近坐,亲切地说这场仪式他想办得盛大一点,让他们好好准备。

于是丞相大人和礼部尚书的噩梦就开始了。当天下朝两个人坐马车直奔皇宫的藏书阁,询问那阁中女官“礼制”一档有多少藏书。

那女官看了看他们的官服,笑着道:“十四万八千六百九十一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