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法律系在读大学生袁益,穿越到了大顺朝的位面。
他在大顺朝的新身份,是建宁府新上任的七品推官。
通过旁听前任推官的审案过程,袁益很快就熟悉了大顺朝的律法。
而就在昨日,前任推官因年事已高,光荣卸任官职,告老还乡了。
作为推官继任者,袁益今后将独当一面,主管建宁府八县的推勾狱讼之事。
今日是袁益第一次升堂审案的好日子。
袁益穿着一身帅气的官服,从官家安置房出发,于巳时准点抵到建宁府的府衙。
此时,吏员张伟已经在府衙后院门口守候多时了。
“袁大人,您可真是准时呀!”
张伟故作恭敬地说道,随即手指院子里的日晷,阴阳怪气地补充了一句:
“瞧,这巳时刚到,您就来了!”
很显然,张伟的这番话中,可谓是话中有话了。
袁益听了,眉头一皱,心想,府衙的这位老员工莫非是嫌他来迟了?
这半个月以来,袁益这个刚上任的新官,在张伟面前没有一点的官威。
张伟比袁益年长一岁,却已在建宁府当差第九个年头了。
虽是个当差的吏员,张伟对府衙上下真可谓是了如指掌。
于是,袁益疑惑地请教地道:
“冒昧问一句,张大哥,你到多久了?我该不会是迟到了吧?”
张伟迟疑了一下,随即嘴角上扬,露出狡黠的微笑,轻声笑道:
“不迟不迟,我也才到,刚到不久而已。”
袁益听了,也就相信了张伟的话。
“那么,张大哥在此后院门口,可是在等我?”
袁益又问道。
“可不就是在等袁大人,我这就去跟兄弟说一声,让他们恭候袁大人升堂。”
张伟说着,随即扭头往府衙的里面去了。
然而,张伟并没有去找他的兄弟们,而是直奔后堂,找知府去了。
原来,张伟这是向知府大人打报告去了。
“他来了,他来了,袁推官再次空着手来了。”
张伟急急忙忙地跑到知府面前,迫不及待地说道。
“喂喂喂,注意你的言行举止,这里是建宁府衙门。”
知府叮嘱道。
“放心吧,我早就让所有衙役到前堂候着了。”
“这里只有舅舅和我两个人,再没有别人了。”
张伟得意地说道
原来,张伟是知府大人的亲外甥。
难怪他只是一个小吏,却在府衙混得风生水起。
听了张伟的这番话,知府大人露出满意的微笑。
然而,转瞬之间,知府大人脸上的微笑骤然凝固。
“袁益这个愣头青,走马上任以来,连个见面礼都没有。”
“他初次为官,不知老规矩,不懂孝敬,那也就算了。”
“只是,半个月以来,他屡次巳时准点到,就没一次比我早过。”
“敢问,他区区一个七品推官,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四品知府了?”
知府大人接连吐槽了四句,终于痛快了。
“舅舅,您消消气,咱们犯不着跟愣头青动气。”
张伟及时安抚道。
“说得对,昨日教你的,都安排下去了?”
知府大人不放心地问道。
“都安排好了,昨日我就把话悄悄放出去了,府里的衙役也都听到了。”
“袁推官今日第一次升堂,要提前一个时辰审案,命他们今日都早早地来。”
“这会儿,他们都在前堂抱怨着呢,而那个愣头青估计还蒙在鼓里呢!”
张伟笑道,一副十分得意的样子。
“很好!”
知府得意地笑了,转而又问道:
“对了,之前叫你把多年积压下来的疑难杂案找出来,如何?”
张伟答道:
“都找出来了,等会儿,我就把这些疑难杂案给愣头青审理。”
知府听了,哈哈大笑,说道:
“好极了!那我们就等着看好戏吧!”
张伟随即附和道:
“当他被所有衙役嫌弃,又迟迟破不了案子,我不信他还待得下去。”
知府继续说道:
“到时候,他若乖乖求助于本官,我顺水推舟,把他给打发了。”
张伟听了,激动地给了知府一个眼神,欲言又止地说道:
“到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