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贞观二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雪席卷幽州青丘县。在一条古老的驿道上,一辆马车疾驰于皑皑白雪之间。
驾!驾!
马蹄踏雪的轰鸣声中,马车陡然急停。一位白须飘飘的老者——杜如晦,满面焦灼地跳下车来,拦住了几位正在劳作的农夫。
“诸位乡亲,可否告知这附近是否有医馆?”
“啥?医馆是何物?”
杜如晦心中焦急万分,再次解释:“请问附近有没有郎中?我家老爷受了箭伤,并伴有伤寒症状,急需救治!”
此时此刻,李世民身负重伤的消息犹如一块巨石压在他心头,而马车内的长孙皇后更是心急如焚。然而,面对几位农夫茫然无知的眼神,杜如晦感到一阵无力。
“郎中?我们这里没有固定的医馆或郎中……”
杜如晦一听,脸色骤变。正当他绝望之际,一名健硕的年轻人李君羡从马车上跃下,取出一个装满金银的锦绣荷包,恳求农夫们帮助寻找能救人的高人。
农夫们迟疑片刻后,指向西边的老榆树:“你们不如去那边找找‘小孤子’,他虽然只是个猎户,但据说有神仙般的本事,或许能救你们老爷。”
杜如晦与李君羡对视一眼,虽对“神仙般”的猎户有所疑惑,但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立即调转马头向西奔去。
不一会儿,他们来到了一棵老榆树旁的一处精致宅院前。两人嘶哑着嗓子大声呼救,长孙皇后也紧张地透过马车珠帘向外张望,生怕无人回应。
门终于被打开,一名稚嫩的丫鬟探出头来。杜如晦和李君羡连忙表明来意,请求小孤子出手相救。那丫鬟虽惊讶,但仍请他们进屋等候。
随着李君羡背着受伤的李世民踏入宅院,杜如晦留意到这处看似不起眼的宅邸内部实则布局精巧,极富章法,显然出自高人之手。院内奇花异草寒冬犹绿,更让人称奇不已。
不久,一名身着劲装、英气逼人的少年,在丫鬟引领下步入厅堂。少年口中抱怨着突厥人的挑衅,眉宇间流露出一股浑然天成的英气与贵气,令人难以置信他是所谓的猎户。
杜如晦心中暗自思忖:这样的气质与居所,说是哪位皇族也不为过。不过,眼下救人要紧。
“公子,请问小孤子是否住在此地?我等老爷危在旦夕,亟待医治!”杜如晦拱手急切道。
少年微微一笑,从容落座:“不必唤我小孤子,直呼公子即可。”
“这……唉,情况怕是不妙啊。”少年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让杜如晦和李君羡的心悬到了嗓子眼儿。
他接着说:“看样子,不止箭伤这么简单,伤口周围似乎有明显的水肿迹象,恐怕感染已经扩散加剧了。就算你们寻遍全天下的名医圣手,可能都束手无策。”
这句话在风雪交加的夜晚显得格外冰冷,但少年嘴角那一抹淡然的微笑,却又像是寒夜里的一丝暖阳,让人捉摸不透。要知道,此刻李世民身着厚重冬衣,少年竟能一眼洞穿其深藏不露的伤病,简直是神乎其技。
杜如晦与李君羡面面相觑,心中惊骇不已,几乎同时脱口而出:“公子,您如何得知这是箭伤,‘感染’又是何?”
少年微微挑眉,带着几分戏谑地解释道:“所谓‘感染’,便是你们所说的伤寒病邪深入骨髓。现在的情况嘛,若按那些庸医的说法,那可是‘病入膏肓’,难于上青天哪!”
两人听罢,心头一紧,仿佛看到了死神的镰刀正悄然落下。伤寒,在这个年代犹如恶魔般横行霸道,多少英雄豪杰都折戟沉沙于此。若是李世民因此撒手人寰,刚刚统一不久的大唐江山怕是要再次陷入腥风血雨之中。
就在他们心灰意冷之际,少年话锋一转,声音中带着一丝狡黠与自信:“不过呢,你们俩也别太悲观,毕竟今天撞上了我这位小神仙。”
只见他从怀中取出一只精巧的小玉瓶,轻轻唤了一声:“小红,温水来一下。”一个俏皮伶俐的小丫鬟应声而出,步伐轻快如燕。
少年打开玉瓶,倒出了两颗宛如翡翠般碧绿的弹丸,神秘一笑,继续说:“碰巧我昨日才炼制成功了一种名为‘青霉素’的奇药,算你们走运,能用上这宝贝。”
“青霉素?”杜如晦和李君羡一脸懵圈,这个词对他们来说陌生而又新奇。但他们看到少年胸有成竹的表情,心底又升腾起一线希望:也许,陛下的病情还有转机?难道这看似普通的少年手中握有逆转乾坤的秘密武器?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